Altis向来在台湾地区都有极高的支持度,其中庸的设计理念以及极高的妥善率向来是它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而极高的同级车市占率,更是证明如此的产品安排自然有其道理存在。
我们这次试驾的车款,乃是各种Altis中最具运动化取向的车款,不论外观内装都采用运动化的配备安排,尤其是黑色皮革搭配金属饰板的内装安排,甚至连油门、煞车以及休息踏板都换上了赛车风格浓厚的金属踏板;如此安排让原本走温馨诉求路线的Altis车内空间,也变得相当性格。车舱内的变化刺激了车内驾驶人与乘客的视觉感受,车外的空气力学套件同样也让原本温文的Altis外观变得相当精悍。
注重安全舒适
电子辅助上身
Altis
Z在外观上的改变相当彻底,全车的空气力学套件包括了前后气坝、侧裙以及附有第三煞车灯的后扰流翼,除了空气力学套件之外,Toyota也顺手帮Altis换上了黑色网状水箱护罩以及钛黑处理的头灯,让Altis
Z拥有极高的外观完整度。
三辆车中唯一拥有电子循迹辅助的Altis,对于安全可说是多了一份保障。
在操控方面,Altis原本调校较为软调、舒适取向的悬吊系统,对于一般路况可轻松胜任,对于震动与冲击的处理能力有着上乘表现,但是面对山路与弯道时,软性设定的悬吊系统对于车身侧倾与前后俯仰的抑制能力较弱,这也间接压抑了车辆在弯道中的极限。
熏黑大灯设计与车身空气力学套件相互呼应,
Altis Z有着三辆车中最抢眼的外观。
然而Toyota并未采用强化悬吊系统的方式改善此一状况,而是使用追加VSC车辆动态稳定系统以及TRC循迹防滑控制系统,藉此以补强悬吊系统的不足之处。对于基本教义派来说,这是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但反过来想,以电子系统作为最后防线,悬吊仍能保有极高的舒适性,或许正是Toyota想带给车主的动感而又舒适十足的驾驶体验。
试驾感言
真运动,还是只要运动化外观?
在驾驶过这三辆车之后,我们发现真正的运动化"机能"与运动化"外观"之间的诡异之处,或许外观上的造型元素是影响主观第一印象的重要原因,但仅靠外观,内在却无强化的车款,却让人开来有很重的失落感。我们不敢奢望台湾地区产车能够推出"马力增加15hp、车高降低10mm、减震筒阻尼提升20%"的真正性能化分支车款,但现时的台湾地区产车市场,确实缺乏运动化房车的决定性产品,或许这只是小众市场,但却有拉抬声势的指标性意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