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竞争和吸揽客户,很多保险公司与一些呼叫中心等机构合作,但这些呼叫中心难以对座席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专业管理,为了提高接入率和增加保单提成,会按电话号段进行“地毯式”呼叫,对客户造成极大的骚扰。而对于每个车主,每逢车险即将到期续保之时,便会陷入多家保险公司的电话轮番轰炸,不胜其烦,直到续保手续办理完毕。
此外,近日被央视曝光的中国平安借电话营销名义扰民现象,虽然并不属于电销业务领域,但以保险公司名义打出的这些电话,却让饱受电话骚扰的电话用户,足以“闻电色变、闻保生厌”。
惑:风险和隐私权
作为直销的方式之一,电销同样面临风险。
特别是对于电销车险业务,由于针对的主要是中低端车型的个人车险,且单均保费较少,在同等赔付下,赔付率一般比传统渠道销售高10个百分点左右。据财险业内人士透露,公司选取开展电销车险业务的地区,通常会选择赔付率较低的地区,对于赔付率较高的地区,开展该业务则慎之又慎。
对于电销渠道来说,另一个困惑是如何与客户避免对于隐私权保护的争议。一家合资保险公司相关电销部门负责人则对本报表示,关于电销的争议,不仅是在中国,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存在,因为政府倾向于保护隐私权,中国的监管部门也会越来越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据了解,为了对付电话骚扰,美国在2003年颁布了《Do-NOT-CallAct2003》法案,消费者可以据此登记不接受电话骚扰。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模式,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述负责人表示。
一位保险公司多元行销部门人士表示,根据该公司的规定,那些明确拒保的电话用户,公司会作相应记录,不会再打电话。对于有初步意向的用户,也会作相应记录,进行第二次电话行销。一般来说,即使对于有过意向但最终没有签单的用户,打给其的电话一般不会超过三次,以避免对用户造成过多打扰。
为了对电销渠道加强监管,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促进寿险公司电话营销业务规范发展的通知》,对保险公司的电销内部管理、产品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不过,由于缺乏相应的责罚,对于违规的保险公司,缺少硬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