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小制作”
由于国内分账机制的存在,百分之一影片在赚钱的情况,短时间不会改变,“商业投资和商业赞助以及剧情植入式广告、贴片广告等各类商业广告,一直是国内影视行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导演白录松表示。
不过,植入式广告的效果随着大范围的涌现正在受到诟病。《非诚勿扰》的多处植入式广告被认为痕迹过于明显,而春晚的《捐助》和电视剧《一起去看流星雨》则引来更多争议。
“最重要的还是电影。观众看戏是为了开心,没有好故事,你这部电影没人愿意看,植入更多广告也没用。”DMG传媒CEO丹·密茨表示。
在上述情况下,一些制片方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长期合作伙伴,来进行商业赞助。2009年广州车展上,中影集团宣布与上海通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通用旗下品牌凯迪拉克将赞助中影20部作品的拍摄,其中既包括今年上映的《孔子》,也包括明年上映的《建党伟业》。
此外,今年4月,中影集团和上海通用宣布实施青年导演计划,支持青年导演拍摄。大制作不缺钱,小制作缺钱;名导演不缺钱,年轻导演缺钱已经成为业内的一条规律。
以2010年上映的小制作电影来看,几乎全部亏钱;《海洋天堂》1040万元的票房,难以收回800万元的制作成本;《决战刹马镇》1600万元制作成本外加800万元运营,总票房要达到6000万元才能盈利,但从目前票房来看注定赔钱。
中影董事长韩三平一再表示,对于青年导演的扶助,将是与凯迪拉克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这次合作没有选择简单植入和商业赞助等“稚嫩”合作方式,一位从事电影植入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国内目前汽车广告植入电影的状况看,多数汽车与电影的主题内容关联不大,达到《变形金刚》这种匹配程度的电影更是稀少。“与其制造一些苍白无力的广告形象,或者适得其反地宣传自己,不如采取其他合作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