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老乡依依惜别
天渐渐的亮了,行驶中我们发现,有一辆卡车始终在跟着我们,我们快,它也快;我们慢,它也慢。停下来解手的时候,卡车司机跑了过来,说:“你们是长春的,我也是,住在东大桥,也做过出租汽车司机。”这位师傅自己买了一辆卡车,在青藏线搞运输。他表情忧郁地告诉我们,这附近有一个寡妇村,男人做卡车司机,大都死在了路上。
他请求说:到安多,一同吃顿饭,好么?因为要赶路,也害怕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我们想早一点穿越唐古拉山口,就婉言谢绝了。大家只是在车前,肩膀搭着肩膀,留了一个影。我看到了这位师傅失落的眼神,他匆匆上了车,速度降了下来,不再跟着我们了。
在青藏线,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在人与自然的挑战中,陌生的人、难得一见的老乡,成了患难与共的好兄弟,而人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危险相伴祸出有因
汽车过了安多,我们看到了第一起车祸,一辆大客车翻倒在沟中,草地上,白布包裹着7、8具尸体,几个幸存者,呆呆地坐在那里,没有看到伤员,想必救援刚刚结束。这一幕情景,令人不寒而栗。
李师傅介绍,在公路上开车,要面临三大杀手,1、疲劳驾驶。人疲劳以后,反应迟钝,对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减弱;2、特殊路况。突然出现的弯道、马路上散落石头等。“你瞧那些中断的栏杆,都是车撞的,”我顺着李师傅的手指看去,撞断的栏杆下面,就是十几米的深沟,车掉下去,人不死也得摔成重伤;3、高速行驶的大车。就像大人和孩子混跑一样,我们“小”,要躲着点儿“大块头”。
“还有一点,看到刹车印,要小心,这都是危险路段,出现过紧急情况。”李师傅说。
在路上,两位师傅轮番开车。何师傅开得快,以快为主,但碰到特殊情况,立刻慢下来,格外地小心;李师傅则以慢为主,最快时速也不过120公里,他说:不管什么情况,不能快,快了,车就难以控制,增加行车的危险。
从拉萨到西宁,一路上,我们看到4、5起车祸,个个都是恶性事故。
走青藏公路时,车速千万不要过快,尤其是在弯道和坡路一定要保持车距;上青藏线之前,可以服用一些防高原反应的药物,或者自备氧气袋等器具;切忌酒后行车和疲劳驾驶;停靠车辆时要选择视野广、远离主车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