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一页] [下一页] [共2页]
研发占用巨额资金、信贷紧缩 自主品牌融资艰难(1)
2008年3月5日 10:34作者:北京青年报
 
 

惊蛰,气温回暖,万物复苏。然而,金融政策紧缩带来的资金短缺,让汽车经销商们依然滞留在寒冬,自主品牌尤甚。

    “去年,华晨要求所有销售店都达到一定的库存深度,每月不少于200辆,这意味着2000万元的资金始终被占压。而银行贷款的紧缩让我们无力支付这笔庞大的提车款。”

    自主品牌厂商融资艰难

    自从去年年末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样感觉“手头儿紧”的远不止华晨一家,而突如其来的雪灾使局面险些失控。央行公布的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今年首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高达8036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放贷量的22%,创单月新增贷款纪录,被提前占用贷款额度的各商业银行纷纷抬高信贷门槛。不幸的是,在诸多商业银行信贷部门的眼中,自主品牌的经销店并不是什么优质客户,这对他们已经绷紧的资金链如同雪上加霜。更何况,与合资品牌能够得到金融公司的支持相比,他们却难以获取其他的融资途径。

    商家如是,厂家亦如是,民族品牌制造商们已经一头扎进了投入甚巨的产品研发,日子都不富裕。

    “以前,央行按年度下放信贷指标,现在改为按照季度;以前各个支行直接控制贷款额度,现在收归地区分行核查客户的风险程度。政策的紧缩,无法保证原有用户的贷款额度,只能减小某些客户的额度,或是干脆放弃。”某商业银行信贷部客户经理透露。而过于频繁的汽车降价使经销商盈利能力减弱,汽车销售商正在逐渐失去银行的放贷热情。

    “信贷紧缩对生产企业融资、个人消费信贷都有影响,但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经销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再祥告诉记者,“经销商处于汽车行业的流通环节,风险控制能力较弱,2004年个人信贷局面的混乱、骗贷频发,就与经销商有很大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在前,银行也需要降低风险,资金实力差的经销商只能寻找其他融资渠道。”

    “因为有长期合作的基础,银行仍能保持原有的额度,但要新增则很难,”某东风标致品牌经销商表示,“没有更多的贷款支持我们制定的增幅计划,如果经销商普遍遇到同一问题,厂家将不得不调整产销规划,这对企业影响极大。”

    即便是保持原有额度,对于某些自主品牌却需要付出更大代价,“我们集团下属的海马专营店已经面临贷款利率的上浮,比例将近10%。要完成既定的销售目标,我们不得不加快资金的周转,但除降价外,可以使用的手段并不多。”一位汽车销售集团内部人士称,令他们更加担心的是降价可能导致的消费者购买欲望和经销店销售利润的同时下降,并陷入这一恶性循环。

    政策利好金融公司

    其实,依托于跨国品牌金融公司和国有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支持下的商家们所受波及非常有限。

    自2004年以来,银监会陆续批准设立了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标致雪铁龙等9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一汽、长安、东风等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可以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融资业务。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的经销商可以同时向一汽财务公司或所属品牌的金融公司寻求资金支持,往往是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及商家融资乏术。

    截至2007年12月底,已开业的8家金融公司资产总额284.98亿元,当年累计盈利1647万元。尽管这区区微利还远远不及其在北美、欧洲、日本的盈利规模甚至某些公司陷入持续的亏损,专家预测2025年中国将出现5000亿元的汽车金融市场,使得跨国巨头们依然接踵而至。赶在1月30日银监会发布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之前,菲亚特、东风日产的金融公司相继成立。新政实施后,虽然进入门槛抬高,但增加了包括汽车融资租赁等6项新业务的汽车金融公司经营范畴得以扩张。

 
  [第一页][下一页] [共2页]
 

东方网、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