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可以说,上海大众就代表了现代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在1978年年底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就在当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就同意以中外合资的形式,在上海实施汽车项目。在项目确定了之后不少海外公司都提出了合作意向,美国通用、德国大众、法国标致雪铁龙,日本日产等汽车公司当时都派了代表团来中国商谈合作事宜。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大众呢?按照原则当时美国通用公司给出的回复是:中方生产部分汽车零部件,再由他们提供其余的零部件在中国装配,纳入他们的世界生产体系;当时日本汽车公司奉行的是"只卖商品,不卖技术",这些显然是谈不拢的;此外,尽管法国雷诺和雪铁龙积极性都很高,但后来标致选择了与广州汽车合作,并生产了经典的标致505轿车。最后,上海选定了唯一既愿意提供最新技术又肯投入资金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1984.10.10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
经过长期谈判,1984年10月10日,上海大众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正式成立。通过合资方式来发展轿车工业,在中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和借鉴,上海大众走过的是一条不断探索的艰辛之路,是一条成功之路。
1984年10月12日上海大众举行奠基仪式
引进先进的技术是为了不断吸收、消化技术,从而使中国轿车工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中央和上海市政府的关心下,上海桑塔纳轿车开始了国产化的艰难历程,2.7%的起步国产化率真实地折射出当时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整体水平。上海大众人深刻地认识到:没有高质量、高起点的国产化,就不能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中国轿车零部件工业基础,也不会有中国轿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983.4.11第一辆组装桑塔纳轿车驶下流水线
为了提高国产化的程度,上海大众以开放的胸怀和改革的勇气,打破地区、行业桎梏,集全国零部件工业之精英,成立"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与零部件企业一起分析技术,探讨工艺,建立了一流的质量控制体系,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摸索出了一条国产化的成功之路。
累计生产10万辆桑塔纳轿车活动
在上海大众的推动下,一大批中国轿车零部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小巨人。上海大众的国产化进程为提高中国整个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大众第三代桑塔纳轿车下线仪式
桑塔纳国产化的成功,为上海大众后续新车型的开发及全国的整车企业上马探索了路径。桑塔纳后续的多种改款车型开创了中国汽车合资自主研发的先河。而上海大众在这个基础上也逐渐建立了独立的研发体系。2008年,由上海大众自主设计和研发的A级车Lavida朗逸成功上市,长期占据国内A级车畅销榜首位。
上海大众自主研发车型朗逸
2011年,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合作开发的基于德国大众新一代B级平台、面向中国市场的全新帕萨特上市,这是中国轿车企业首次直接参与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的全新产品开发,也标志着上海大众的研发工作正逐步融入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开发体系。此外,近年来全新桑塔纳、途观、朗行等全新产品的相继亮相,更是得到了市场销量和行业口碑的双重肯定。
事实上,从"桑塔纳"国产化开始,上海大众不仅通过努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同样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建设者们对于产品研发和制造的眼界和境界。对上海大众来说,近30年的成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条探索与追求卓越的道路,同时也照亮和承载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光荣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