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级别上看,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提高到史无前例的高度。离开4年半后,技术出身的王晓秋再次回到自主品牌,显示了陈虹立志推动上汽自主品牌进入“第二季”收获期的决心。
上汽自主品牌新掌门人终于水落石出。
6月28日下午,上汽集团在威海路489号举行了干部大会,会上宣布,原上海通用总经理王晓秋将升任集团副总裁同时担任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下称“上汽乘用车”)总经理。两天以后,王晓秋出现在上汽集团位于安研路201号的办公室内。
两个月前,原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上汽乘用车总经理陈志鑫升任上汽集团总裁后,谁来接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一职,颇为外界关注。
上汽乘用车公司对上汽集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是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仍然被指“大而不强”,原因是其自主品牌在集团中所占份额不高,且至今没有实现赢利。按照上汽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陈虹提出的目标,上汽集团要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竞争力的企业,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上汽自主品牌要在国内、国际立稳脚跟。
王晓秋此前曾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开山鼻祖,也是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离开4年半后,技术出身的王晓秋再次回到自主品牌,也显示了陈虹立志推动上汽自主品牌进入“第二季”收获期的决心。
而随着王晓秋调任,上海通用总经理之职由上海通用“三把手”副总经理王永清接任,而上海大众总经理张海亮也将升任为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大众总经理由原联合电子总经理陈贤章担任,这意味着,上汽乘用车、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三大上汽集团子公司中,仅上汽乘用车由集团副总裁兼任总经理,从行政级别上看,将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提高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回归”的重任
6月30日这天,王晓秋到任新办公室。
摆在他眼前的业务状态是:从打造上汽乘用车品牌荣威到收购整合南汽MG拥有双品牌,上汽完成了自主品牌的布局并进入了高速增长期,顺利完成了发展的“第一季”。而在王晓秋重新接任后的第二季,上汽自主品牌要实现品牌和利润的双丰收。
重新执掌上汽自主品牌,王晓秋面临的市场形势也已今非昔比。与四年半前相比,自主品牌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9年以来,包括吉利、奇瑞在内的主流自主品牌企业已纷纷实现转型,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此外,自主品牌阵营中还不断涌现出以长安、长城、广汽等为代表的“黑马”。此外,合资企业为了扩大中国市场,产品纷纷下探,直接侵入到自主品牌领域,这意味着,上汽自主品牌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
上汽自主品牌经历了近8年的发展,正面临赢利的临界点。
摆在王晓秋面前的问题是,上汽近年来一直处于低速增长中。今年1至5月,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销量同比仅微增0.1%,销量为8.52万辆,虽然在国内自主品牌普遍下降的形势下,上汽仍保持增长已经非常不易,但与上海大众增长23.8%和上海通用超过5%的增长率相比,上汽自主品牌的增长实在微不足道。加上前期发展自主品牌,上汽投入巨大,近年来上汽也一直为赢利问题困扰。
6月19日上汽2013年度股东大会上,陈虹再次被现场股东追问,上汽从三年前就开始提出赢利目标,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不止一次地在内部会议上确定自主品牌赢利目标,不过最终都功亏一篑。
同时,陈虹对于上汽近年来品牌力的增长也是不满意的,陈虹认为上汽至今没有建立起简单而直指人心的品牌。
对于王晓秋的“回归”,上汽集团某高层用了八个字来形容,“当之无愧,任重道远”。
王晓秋从无到有参与了上汽自主品牌前期打造。曾在上海大众担任质量总监多年,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公司运营等方面上有很深造诣。此外,王晓秋敢于创新,不喜墨守成规。配合上汽高层提出自主品牌中高端定位,上汽自主品牌荣威在前期成功地实现以差异化定位切入市场,同时配合在营销上的创新,短短时间内,上汽便在自主品牌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2009年,因为上汽整体上市,上汽乘用车地位上升,上汽派任集团副总裁陈志鑫兼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而王晓秋则被派往上柴股份担任总经理。
2009年年底王被集团派到上柴股份担任总经理后,带领上柴股份连续多年赢利。10个月前被派往上海通用担任总经理后,提出“精营未来”计划,而具体的内容是要对上海通用三大品牌产品品质提升。如今,有着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双重经验的王晓秋再次回到自主品牌。
全线布局启幕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突围,王晓秋除了苦干肯干,还要巧干。
如果能带领上汽自主品牌“杀”出一条突围之路,不仅能使上汽集团实现自主品牌的梦想,同时也是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
而与四年半前相比,王晓秋手中的“作战武器”也增多了。其最重要的武器是,上汽集团上下一致达成共识,要铁了心推动自主品牌发展。
5月23日,随着上汽集团原董事长胡茂元到龄退休,原上汽集团副董事长陈虹接任董事长之职,至此,陈虹担任上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成为上汽集团“第一把手”;同时原执行副总裁兼上汽乘用车总经理陈志鑫也同时被任命为总裁。
“双陈”达成的共识是将倾集团之力全力打造自主品牌。“在技术上,自主品牌不能仅仅做跨国企业的追随者。”在6月19日刚刚召开的上汽集团2013年股东大会上,陈虹说。新的管理层认为,只有成为行业技术的领导者,拥有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才能被消费者认定为有实力的品牌,上汽的中高端之路才会走得更顺畅。
提拔王晓秋只是上汽自主品牌布局中的一部分,在集团层面,除了王晓秋,同时被升任副总裁的还有程惊雷,程惊雷将分管上汽战略技术。程提拔前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战略与业务规划部执行总监,在此之前曾经是上汽工程院院长。
新的战略技术部将由包括车联网、新能源、信息部等部门重新组合而成,这个部门未来就像上汽集团的“智库”,为上汽集团的发展提供后方信息和新技术支持。
上汽决定在美国硅谷开设一家上汽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上汽在美国的“窗口”,以便及时掌握全球最新技术动态;而在国内,上汽计划成立前瞻性研究院。
未来上汽在底特律的技术中心,英国的研发中心以及上海的技术中心,将是“智库”战略的实践者,为上汽解决未来技术的来源问题。
重振海外市场
而在销售层面,与王晓秋同时来到上汽乘用车的还有俞经民,他将接替蒋峻担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分管营销。
来自上汽集团海外业务部的他,担负着荣威、MG两个品牌国内外两个市场同时“开花”的使命。
俞经民在上汽集团工作的很大一部经验是在海外市场。他曾被上汽集团派往韩国,成为上汽派驻在双龙的重要中方人员,回国后主管上汽海外事业部。
俞经民的到来同时将带来丰富的海外经验,而此时,这些经验对上汽乘用车是非常宝贵的。上汽已经做到了国内一流,但根本谈不上国际竞争力。因为上汽的海外业务才刚刚起步。
海外业务发展迟缓,带来的连带效应是上汽双品牌战略的不成功。自从整合南汽业务,将同为ROVER平台的南汽MG品牌整合到旗下后,MG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上汽20多万销量中,MG的的销量仅占25%,这也使上汽推行的“荣威+MG”的双品牌战略颇受质疑。
虽然MG之前因为财务问题被国内企业收购,但MG在国外拥有众多粉丝,MG在国外是平民赛车,这部分消费者对MG品牌忠诚度高。与荣威车主不同,MG品牌的定位决定了其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也有很高的要求,而MG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才有可能重新赢回消费者的心。
2006年,上汽MG重返英国市场后,上汽正在逐渐导入新产品。根据计划,除了MG3和MG6的柴油版,上汽还在研究将最新的MGGT导入英国市场。为了有力支撑后续产品,上汽计划在“十二五”末累计投资4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