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圆“汽车文化梦”的融合
2015-7-21 12:19 作者:李培昇 周锦尉

  30年前,中国人要想有家庭自备车,无疑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如今,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一个个家庭正在圆“家庭汽车梦”。我们自己与相当多的亲友、同事都已有家庭自备车。环顾各个居住小区,家庭车以“介入不商量”强势姿态,占领着有限的空间,弄得管理者们手足无措,忙碌着为家庭车“腾地”。

  中国梦,这一百姓听得懂的理想目标,即实现“两个百年”的民族振兴宏伟蓝图,已经耳熟能详。笔者以为,中国梦宏大,“家庭汽车梦”具象,两个梦相联系。而“家庭汽车潮”迅猛涌来,增添这股“浪潮”的文明程度,变成一种“汽车文化潮”,与中国梦的实现相贯穿,应该成为当前社会的关注点、行为点、操作点。

  增添家庭汽车潮的文化含量

  人的基本需求,被简称为“衣食住行”。“行”,就是交通工具和交通道的进步。近代,马是人类的交通工具,交通道自今被成为“马路”。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奔驰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世界第一项汽车发明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奔驰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只有一百三十年,不断升级的汽车“逼着”道路和停车场的建设和拓展,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料。泥土路、沙土路、谭各路、水泥路、柏油路,不断升级;两车道、四车道、多车道,不断拓展。一定程度上说,城市规划,适应汽车是重要的“导向”。笔者世纪之交去欧洲和美国加拿大考察,为洛杉矶、多伦多机场到市中心的往返20车道的高速公路所震惊。也为欧美发达国家道路上一排排停的汽车而感叹。“车”因占有一定空间,“车逼(造)路”的力量之大,真难以估量!保罗·诺克斯和琳达·迈克卡西在《城市化》一书中提到,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汽车导向的城市化,是美国城市发展的典型特征,汽车充当了城市蔓延扩展的“先锋”,其反过来强化了城市化的进程。反思汽车导向的城市化问题,其实涉及的是管理城市增长的最佳方式。规划总是赶不上汽车的制造和使用。萨奇·萨拉特在《城市与形态:关于可持续城市化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以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工具,使速度与加速度成为唯一的价值标准。人们飞速地移动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或缓冲城市的高速运动,城市中的所有设计都是为了让城市移动得更快”。

  以前欧美的汽车占地、对城市规划冲击的种种情况,如今在我国的北上广、甚至在中小城市都出现了;汽车对城市规划的冲击现象,我们遇到了。中国人多啊,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提升,日常的一般的开销已经绰绰有余,有了买房买车的念头。买房,现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买房属于“百万元级”的消费。买车,一般品质的为“十万元级消费”,十来万的“将就一点了”,三四十万的,低配置的奔驰、宝马品牌都能买,这个,一家之主都会说:“我也承担得起”。是的,谁不想圆个“家庭汽车梦”呢?然而,随着家庭车“张牙舞爪”地进入城市、进入小区,我们的规划、城市建设真的是处处有被动啊!

  三十多年前,我们曾有大报抨击“四个轮子上的美国”的腐朽,说人家占有、消耗了太多的资源。现在,我们容纳了这个生活方式,也为采用这个生活方式而困扰。国际有汽车保有量千人占有的统计,美国765、德国546、日本543、韩国293辆,世界平均水平为120辆/千人(2011年)。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13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74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05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892万辆,增长17.0%。民用轿车保有量7126万辆,增长19.0%,其中私人轿车6410万辆,增长20.8%。倘若中国的汽车保有数以1.268亿辆(剔除三论车和低速货车)计算,如今中国汽车千人拥有量已约为93辆。数据比较,我们的千人拥有量与发达国家有距离,但还是中国人多啊,消耗石油的量已经不少,我国石油消耗4.9亿多吨(当然车耗油占一定比例),我国产油2.09亿吨,向外购买2.82亿吨(2013年底计算),所以,我们估算,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近饱满。

  由此,我们郑重提出“倡导汽车文化”的概念,即增添“家庭汽车潮”的文化含量,将“家庭汽车梦”变成“汽车文化梦”。

  “汽车文化”,得从文化说起。文化,国内外多种辞书字典有约百种定义。笔者查之、思考之,文化说到底,无非是构建“真善美”的程度。真,真实地反映你所在的国情市情民情的生活;善,社会行为利他利社会的程度要高尚些;美,有良好的审美感受和享受。如何定义汽车文化?笔者曾这样表达: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汽车的研究、生产和使用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与群众衣食住行休戚相关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明理念、标准、价值观;汽车文化集科技创新、产业配置、习俗道德等方方面面于一体。简言之,汽车文化所展现的“健康、时尚、快乐”,是人类智慧和生命现象的显现。现在,我们再作出判断: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汽车、健康地消费汽车,保有量我们难以与美欧日攀比,北上广购车的摇号等做法,已说明发出“控制”的信号;消费家庭车中的文明举动,值得各位车主朋友的重视。

  汽车消费的健康和文明在哪里?“炫富”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一些富裕起来的人们生活更为潇洒,本在情理之中。比如,富裕了的人们青睐名牌和奢侈品,也算是一种社会文明。德国的一本畅销书——奥夫冈·拉茨勒写的《奢侈带来富足》里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从历史上看,绝大多数人对奢侈品的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从道德上必须鄙夷,因为“奢侈”就是多余的,并且暗中认为使用者是搜刮社会财富的人,另一方面,内心不排斥对奢侈品的享受。在拉茨勒看来,奢侈品生产有其积极作用,它集中了先进的技术,和谐的产品美学,个性化、人性化的品质内涵,它能刺激革新,创造工作机会,塑造品位风格。好的名车是奢侈品,其中集中了人类的艺术、技术、品牌的精华,令人赞叹。然而,法国著名学者托克维尔等社会学家则认为,收入差距拉开以后,奢侈品消费行为会带来社会的负面导向作用,过分张扬,会造成社会心理的反感或冲突,而且,“炫富者”主要出现在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生活较贫困阶层的“暴富者”之中。社会上出现的交通事故或一些社会纠葛,倘若当事人是“宝马男”或“大奔女”,常常会被人们与“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挂钩。由此看来,驾车中的守规和低调,或许是文明的表现了。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汽车拥有量是全世界的2%左右,而汽车车祸死亡人数则是全世界的20%。同时,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调查,自1987年起,中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中国的交通事故致死率(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伤亡总人数之比)平均为27.3%,位于世界前列。而日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为0.9%,美国的致死率为1.3%,均远远低于中国(2010年数据)。在交通事故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如随意超车、不佩戴安全带,是事故死亡率的主因,减少“路怒族”,也成为构建和谐汽车消费文化的一个重要问题。“路怒”一般发生于年轻驾车族中,他们血气方刚,常开“扎台型车”、“赌气车”。社会需要谦让、包容、从容和友善,“驾车族”更需要有好的心态和风度,如此,社会才能更和谐、文明、健康。

  提升汽车产业转型中的文明程度

  汽车具有运动性、尊贵性和集成性。汽车增大了人们活动的半径,有了高速公路后,又缩短了人们交往的空间和成本。坐车与不坐车的心态感受也不同,坐自驾车的优越感自然明显。汽车是仅次于住房建筑这个产品的“生产链”最长的产品,汽车生产涉及钢铁、橡胶、发动机、塑料、电子技术、仪表、计算机、车内软装潢等多个产业,汽车又与卫星、互联网相连。更多的产业则体现在为相关生产而准备、组织的服务业中。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V·福克斯第一次提出了“服务经济”的概念。“服务”已成为产业融合的黏合剂。当产品与服务的边界以及产业之间的边界相互渗透时,产业链得到细分和重组,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创建出更加社会化的专业分工体系。衍生独立出生产性服务业。这是“服务”推动经济增长的内涵所在。

  据了解,全球汽车产业的利润从整体价值分布上看,大部分在下游,也就是说,零部件制造和整车制造占整体利润的不到50%。而来自于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汽车金融、汽车配件、汽车租赁、汽车服务等汽车整体市场的利润非常大。与成熟发达市场相比,中国汽车市场的整车销售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而汽车服务业的收入贡献却非常少。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除掉汽车整车利润后,汽车的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而50%-60%的利润是从服务中产生的。汽车服务业已成为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尤其是汽车美容产业被视为一座“金矿”,构成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中国汽修业、汽车美容业、汽车租赁业、汽车保险业等服务业,随着汽车的迅猛增加也进入黄金时期,但在规模、观念、制度、人员参与、作业方式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来分析,汽车服务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值得我们倍加关注。

  增加汽车文化中的“绿色”

  汽车主要是耗费石油的,即化石资源,一则地球的石油产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二则化石能源消耗时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是产生目前甚为烦恼的PM2.5污染产生的主因之一,在于汽车尾气。各国清洁尾气方面都使出浑身解数,所谓汽油质量的不断上升的“欧标”,就是一种表现。应该说,这是一方面的努力,但更需要我们重视的是“绿色汽车文化”的发展,这是一种“颠覆性”、“替代性”进步,是世界的共识:坚持不懈地发展低碳经济,千方百计创制、使用新能源汽车!

  2014年5月上海亚信会议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考察了上海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在上汽通用公司,特别考察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发展情况,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这给了我们重要的指示。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共30条,在国家层面上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定下基调。诸如“制定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完善城市规划和相应标准,将充电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纳入城市规划”、“完善充电设施用地政策,鼓励在现有停车场(位)等现有建设用地上设立他项权利建设充电设施”、“完善用电价格政策,充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电动汽车用户收取电费和充电服务费”、“推进充电设施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公共单位加快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以及“加快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投融资创新”、“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给予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监管”等。《意见》“顶层设计”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图”。

  笔者以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一个未被发达国家占领的新高地,有许多事情中国人可以有所为。国务院的《意见》是我们实践的条条,简言之,即从政策、方案上保证新能源车的建造和使用(包括充电过程)更为顺畅、规范和便捷,汽车发动机的绝对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目前世界上,有美国奢华的特斯拉新能源车,主要是假传统汽油汽车(除动力部件以外)的外壳、底盘、变速器等部件水平,制造得甚为奢华;也有中国上海在新能源车的开发上的一步一步的扎实前行的足迹。比如,上海世博会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使用,上海某些公交线新能源车的运营,浦东奥威科技已在超级电容混合动力汽车、超级电容节能电梯、超级电容重型港口集装箱牵引车、矿用电力机车、现代有轨电车、轨道交通、储备电源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推广,等等。对此,我们预测,中国式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前途无量。

  总之,我们预期:中国梦与“汽车文化梦”的融合,会步步紧密。中国明天的前景,更为美好。

  (本文作者分别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汽车汽配商厦董事长总经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优秀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