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上不了头条,奔驰八月却一直上头条。
8月4日上午10点左右,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小组突击查访了奔驰上海办事处。有消息称,调查小组调取了该办事处多台电脑的相关数据材料,并约谈了多位奔驰高管。
但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更早以前,奥迪也在湖北被调查了。至于克莱斯勒,在上海也因价格垄断事宜被调查了。
关于垄断不垄断,业内人都懂的。只要查,最终的结果也是很清楚的。因此,坊间盛传,这些涉及垄断的豪华车企业将相继受到处罚。
反垄断的大浪来了 游泳要小心
豪华车企业没有看到风向已经变了。当各个行业提出反垄断时,汽车业岂能独善其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将新政视之为“反垄断”举措之一。他透露,“在2012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发改委反垄断局的负责人提及反垄断法是经济领域中的宪法。我个人认为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只是一个部门的规章。因此在品牌管理办法和反垄断法上做选择时,首先要依据反垄断法。”
汽车业同样如此。2014年8月1日,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该决定将自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其实是一个信号。一位合资车企高层表示,“雪松动了。雪崩即将到来。”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陈昊指出,“存在了十年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将会重大调整,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仔细看看,新政策中有两条。其一,工商总局自2014年8月20日起,不再接收汽车供应商报送的备案材料。对已接收材料中符合备案条件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名单,将在9月份最后一批备案名单中公布。其二,停止实施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根据工商总局公布的备案名单文件,已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品牌汽车销售”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可以申请变更登记为“汽车销售”。
品牌授权办法,是车企们得以垄断价格、压榨伙伴的上方宝剑。
因为在2005年起实施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下,整车企业牢牢占据了汽车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并借此获取了丰厚的利润、甚至粉饰了销售业绩。按照《汽车品牌管理办法》规定,经销商如想在中国销售汽车,就必须取得该品牌厂家的授权。在品牌授权的模式下,主机厂凭借垄断地位获取了相应的高利润,而4S店则被迫接受压、畅销车滞销车搭售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庞大汽车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曾抱怨,品牌授权一年一签,经销商处于弱势地位。确实如此,现在投资数千万元或上亿元办一家4S店,几年后才可能收回成本。你不听命于整车企业,万一整车企业次年不续签了,白花花的银子将打水漂。
存在不一定合理 别欺负合作伙伴
有人将对豪华车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归为阴谋论。果真完全如此吗?
当面对12倍的零整比,当面对比海外价格高N倍的豪华车价时,你还能完全同意阴谋论吗?抛开高税费等因素不提,豪华车价格(整车价格、售后价格)果真合理吗?
只能说,在多年被欺侮后,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一切——存在即合理!
看到风向的人,看到了雪崩即将来到。一个合资车企高层表示,“我已经看到雪在松动。只是不知道雪崩何时发生?不知道雪崩有多大?”
何必理会雪崩的大小和程度,只需要知道剧变的时代将来到即可。当政策之手推倒了垄断的堤坝后,分化将会发生。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陈昊指出陈昊认为,“未来市场机制、资源配制慢慢会回归商业逻辑的原点。”即,经销商有可能根据市场情况,主动挑选汽车品牌,而不再任由整车企业挑选经销商。此外,小型汽车经销商也可以效仿大型汽车集团,通过销售多个品牌、规避风险。过去,只有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如庞大集团、永达集团、广汇汽车集团等),按照各汽车品牌的市场状况,调整自己的资源投向,将更多资源集中于热销品牌上。因为这些大型的汽车经销商们拥有不同的子公司,分别销售不同品牌的汽车,因而可以在集团内部调配资源,从而规避单一品牌的风险。
你这边的雪崩了,另一边的天空却变得晴朗了。车享网运营执行官吴越指出,汽车电商的机会到来。因为如果某个汽车品牌销售情况不佳,经销商持续亏损,那么一旦可以同店销售多品牌后,不排除经销商们转而集中精力销售另一个热销品牌。一旦某一区域的经销商集体反水,那么该汽车品牌在该区域的销售业绩将直线下滑。为了规避这一风险,整车企业只能选择建自营店、自开虚拟电商或联手优势汽车电商等模式开拓市场。如此一来,那些有优势的电商将成为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