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狭义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447805辆。这样庞大的数字,让我想到1922年纽约市卫生局局长在《机动车》杂志上撰文说到的那句话:“汽车化是现代生活所产生的健康保险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果然被他老人家言中。
我是一个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每天的工作,核心关键词就是“车”。自己开过的车,从几万元的到几百万元的,有上百种。在能考驾照的年龄,立马就在暑假里去考了驾照,如今已经是一个持大货驾照多年的老司机。
始终认为,驾驶是一件充满诱惑的事情,开不同的车,远比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有乐趣得多。作为消费者,我相信自己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受过一些教育,有过一些见识,对车了解。那么,一辆车能打动我的理由是什么?
个人选车的因素和选择好友条件一致,基本选项就是安全和操控(内涵,内涵比什么都关键)。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外观、内饰一定要简单,最好没有多余的东西。什么桃木条啊(恐怕是崂山道士的标配)、莫名其妙的各种储物盒啊、前排后排的DVD啊、所有炫目但对安全操控无效的物件、座椅通风座椅加热啊(很多车企应该想想,卖到海南、福建、广东的车要不要座椅加热?)、大灯清洗啊、自动雨刷啊、对个人消费者简直就是鸡肋的后排杯架啊……统统不需要,锁车时的按键声分贝也小一点才好。
买车时,我不会参考任何一家网站、杂志、报纸、广播里的企业软文,软文是公关稿的墓志铭,基本可以无视;顶多会看看某些论坛里对这款车常出现故障的描述,再有,我会看国外的汽车网站,对比国内的售价。如果这家企业的官网上能够公开保养价格,会为选择加分。
简单地说,我青睐的车是一部后驱或者全驱车,这是前提。0-100km/h加速不多于8秒、100-0km/h制动少于35米、标准轴距(千万不要加长)、发动机排量不大于2.0L(为环保,不为装13)、车长在4.7米以内(以适应日益狭窄的城市停车位)、车宽在1900mm以内(积极应对自私的司机们);内饰极简、不需无钥匙进入;风阻系数最好别超过0.28;前后当然得是独立悬挂,路感稍微清晰一点;油箱别超过65升,F1油箱都得减重了,私家车更没必要;当然,方向别太轻,毕竟开的是车,不是轮椅,还要上高速驰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