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有关汽车召回的信息源源不绝,其数量及频度都大大超过了往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召回汽车共计约3640万辆,通用、丰田的召回数量均达到了千万级别。尤其是通用,仅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已召回了44批次,召回汽车总量达到了2900万辆,超过了中国汽车市场一年的销售规模,平均下来几乎每周都要进行两次召回,成为当之无愧的“召回王”。汽车企业对质量车辆的主动召回,在初期赢得了不少的喝彩,被认为是车企责任感的体现。然而,在频繁、大量的召回信息“轰炸”之下,消费者的心态已然发生改变,“这么频繁的召回,这车的质量还能让人信得过吗?”
日前,通用汽车再次宣布召回,扩大因为可能致死的点火开关缺陷而需要召回车辆的范围到一些更老旧的车型,将再召回823万辆紧凑型和中型轿车。2014年以来通用汽车已经召回2900万辆车,其中的一半以上,约1470万辆是因为有缺陷的点火开关。
今年上半年,丰田全球范围内共召回约1096万辆汽车。今年2月在大规模召回190万辆普锐斯之后,丰田于4月9日又因转向装置及座椅等五个问题再一次宣布在全球召回约639万辆汽车(中国涉及6万辆),为丰田召回史上第二。而在6月11日,丰田汽车公司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出申报,因安全气囊系统存在缺陷可能在启动时发生爆炸或引发火灾,丰田在全球范围内召回逾227万辆汽车。
汽车召回制度是针对车企原因造成的产品批量性问题而采用的处理办法,是汽车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产业成熟的表现,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召回正趋向常态化。车企、消费者不再视召回为不光彩之事,而是车企积极负责的表现。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偶尔、适量的召回,可被看作车企责任感的体现。如果总是出现问题以召回的办法来处理,让人不得不对其产品监管制度产生质疑。在历年的召回事件当中,我们也发现,有的不同企业召回涉及的产品竟然出自于同一问题。
频繁的召回实际上并不会赢得更多正面的评价,反而会伤及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事实上,早在2010年时,丰田“踏板门”事件就曾闹得沸沸扬扬。在此事件中,丰田召回近千万辆汽车。事发后,一项调查显示,丰田汽车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影响力下降明显,已经由召回事件发生前的第1位下降到第5位。尽管丰田没有在中国市场上大面积召回,但是,也影响到丰田的中国市场销售,甚至殃及到整个日系车的市场业绩。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内,丰田热销车走过了加价到降价的曲折历程。
由此可见,召回大多是因为产品存在某种隐患,由车企主导的防患于未然的补救措施。其重点在于防,而非治愈产品缺陷的良方。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缺陷问题,还是应该从提高设计、技术水平,严把质量关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