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大型车祸中能看出什么?
2016-4-7 11:44    来源:东方网汽车频道 作者:张磊
  4月2日下午1时许,G42沪蓉高速往上海方向152公里处发生多车连环相撞,三十多辆汽车连环相撞,全部挤成一堆,现场一片混乱……
 
  从现场照片中可以看出,整个场面堪比美国的汽车坟场。当然,也有一帮脑残在网上叫嚣,某某品牌车的质量就是过硬,某某品牌车的钢板薄,一碰就变形。
 
  关于脑残派的这种言论,请看下图的奥迪A4L,会不会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德系神车,也不是那么无敌的……

WDCM上传图片

  关于这场车祸,有些安全方面的观念还是应该普及一下。
 
  首先,"钢板越厚,车子越安全"这个理论是个谬论,至少不完全。准确来说,我们理解的钢板只是一张钢皮而已,仅靠摸摸车门,敲敲听响是完全搞不明白优劣的。而且,随着科技、冶金工艺的发展,光看厚薄并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还要看各种钢材的强度。

WDCM上传图片

  上图是一款以高配置闻名国内汽车市场的美系中高级车的车身结构照片。猜猜看,这整个车身有多重?想回答一吨的人可以去面壁了。答案只有几百斤而已,几十袋大米的重量。因为现在的消费者普遍对油耗经济性关注颇高,车企也会相应降低车重,所以,并不是德系车就一定比日系车重,朗逸就比卡罗拉要轻。
 
  车企在降低车重的同时,也会相对增加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比例,上图中的红色钢条就是高强度钢,而且是目前民用技术最高端的热成型钢,看着不是很粗,但一锤子下去,人家连个凹陷都不会有。

WDCM上传图片

 
  再看看上图前车门凹陷处明显的支架痕迹,这就是高强度钢的作用,虽然应用的比例不大,但能保持车架整体不发生变形。上图这辆车是被车祸中飞出的大巴轮胎撞上的。
 
  第二条原则,"远离大车"永远是真理。每次车与车之间的车祸,只要没有涉及到大车(这里的大车特指集卡、大卡、渣土车、工程车、大巴),事故基本不会很严重。当然,南京那起宝马7系撞马2是个特例。但一旦涉及到大车,事故就会变得极其惨烈。所以,"远离大车"一定要记在心里。
 
  因为现在的物流收费极其透明、低廉,超载已成常态,再加上中国有数十个"路政有关部门"对货车有罚款权。看清楚,是罚款权,就是要钱。于是超载-罚款-超载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我看十年内是别想破了。车主、司机赚不到钱,自然不会在汽车保养上用心。轮胎鼓包了,不买新的,买个二手的换上,至于这个二手胎开了多久了,花纹能不能对的上,关他屁事,省钱才是硬道理。
 
  还有刹车,我敢担保,起码八成私营运输车的刹车系统都有一定的毛病。我甚至见过有一辆商用车一直没换刹车皮,即便打铁了也没换,直到把刹车盘磨坏的事例。也在路上见过有辆货车的轮胎是龟裂的,至于什么时候爆胎,没人知道。据说,此次特大车祸的发生就是因为一辆货车爆胎撞上另一辆货车所致,而团雾只是把事故程度扩大了而已。
 
  还有,人们总在埋怨渣土车速度过快。其实吧,不是渣土车不能降速,这都是钱闹的。渣土车都是按次收费的,跑一次收一次。就像当年南京公交公司按照出车次数给公交司机发奖金导致南京公交车发疯似的在路上你追我赶一样,渣土车一天跑的越多,赚的钱就多。而且,渣土车的驾驶视野其实很小,眼门前的路面情况根本看不到,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去加塞渣土车,他们只有在撞到你之后才会看到你。
 
  关于这次特大车祸,我想吐槽的是,很多卡车都有防钻杆设计,就是防止小车车头钻到大车底下,将整个前挡风玻璃整体暴露在卡车货斗下的铁栏。但是,这些铁栏的强度只能防一下非机动车,对汽车而言实在是形同虚设。这玩意儿就是忽悠交警检查的,交管部门也知道,不作为而已。

WDCM上传图片

  上图中的断头路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减速坡,就是给那些刹车失灵的货车用的。这玩意儿是中国独有的,象征着人性化的光辉,给超载司机一个活命的机会。至于那些速度实在太快,连减速坡都帮不了的卡车司机,死就死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路政其实是清楚卡车超载这个顽疾的,只是为了海量的罚款,不得不去不作为而已。
优秀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