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笔者的朋友圈被刷屏了,而罪魁祸首是东风日产的一封公告。公告内容点名道姓的直指广州恒大,称恒大足球俱乐部与迪拜阿赫利队的亚冠决赛中,将球员队服中本应是“东风日产启辰T70”的广告换成了“恒大人寿”,并对此次恒大违约行为表示不满,希望恒大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
今天,笔者不想说恒大与东风日产谁对谁错,第一,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对于两个企业来说,没有真正的对错,只有自身的利益;第二,关于对错的内容许多媒体老师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不觉得自身比其它媒体老师强,所以也就不再画蛇添足了。今天,笔者只想对此次事件分析一下,看看这个事件背后两家的营销方式以及自己的一点拙见。
首先说说恒大,恒大是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90分钟的比赛相当于为自己的品牌打了90分钟的广告,而且还是在亚冠的决赛场上,无论是直接观看比赛的球迷,还是后期查看新闻的观众,恒大人寿的品牌都会被人们所熟知,加上恒大夺冠的新闻会被媒体大肆传播,其广告效应比起东风日产的1.1亿赞助费还要实际的多。笔者分析,恒大在之前应该就做了两手准备,夺冠的话自然好说,大肆宣扬就好了,即便最终未能夺冠,也可以以失败的内容在各大媒体传播“失败不算什么,拼搏最重要”的主题,这也是大部分企业所习惯的传播手段。
恒大的收益还不止于此,比赛之后,恒大也可以推出冠军服装、纪念品等物品,加上自身的大东家便有淘宝这个平台,销路和人气必定差不了,借此也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另外,这些冠军服装或纪念品完全可以打上恒大人寿的标签,在热卖之余,也会让这个品牌在民间流传,无形中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用。还有一点,或许恒大自身都没有想到东风日产会借此发布公告,这封公告,不仅让恒大人寿在人们眼中更加清晰,而且火热的炒作和转发,比起单单的夺冠新闻还要激烈,这恰巧是恒大最愿意见到的。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无论怎么算,恒大都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即便最终将东风日产的1.1亿费用全额赔付,相比这次夺冠的影响,恒大也是赚翻了。
再来看看东风日产,乍一看东风日产是吃亏了,本应是自己的广告营销飞了,让恒大捡了一个大便宜,实际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东风日产购买恒大广告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东风日产花了1亿多购买到了恒大球衣的冠名广告,然而2014年东风日产整体销量为95.17万辆,仅比2013年92.62万辆增长2.8%,是2014年前十车企中销量增速最低的。以笔者看,东风日产虽然想尽办法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但最终并未转换成实际的销量,第一是这种冠名权虽然提升了曝光量,但球员看球时关注球衣的机会比较少,而且人们更加关注球队的名称和代表;另外,在媒体上缺少声量,虽然拥有了恒大的球衣冠名权,但除了当时签约的新闻之外,媒体基本就没再对其进行报道过,没有声量就不会引起别人关注,东风日产的投资成效也就不高。
而此次事件的发生,东风日产一纸公告就让自己获得了众多的声量,无论是赞扬的、诋毁的、中立的还是炒作的,东风日产都获得了之前所没有的曝光程度,而且这个声量还横跨汽车圈和体育圈,比起之前从汽车媒体投放广告,这次的事件无疑影响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声量也更大。以平常广告费的投入,这样有影响力的投放需要的资金怎么也要几千万,而这次事件不仅没有投广告费便获得众多媒体评论,而且东风日产还拥有后期向恒大索赔的权利,算下来,绝对是稳赚不赔。
其实,笔者一直怀疑这是两家企业有意的炒作,首先,恒大在一个月前就向东风日产提出过购回比赛球衣冠名广告的请求,但东风日产并未回复,以东风日产对球衣冠名权的重视,竟然一个月都不闻不问,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另外,东风日产的公告出的也比较蹊跷,之前恒大便发生过这样的事,两者最后协商最终以恒大赔付1000万解决,此次恒大在比赛时换回恒大人寿的球衣后,东风日产做的不是直接向恒大进行质问和沟通,而是在自己官方平台发布这样的公告,不摆明是想把事闹大吗?还有,两天过去了,恒大方没有任何说辞,也没有任何交代,任由事态发展,对于这样的负面消息,恒大表现的实在过于镇定,这时候恒大应该就公告问题抓紧时间与东风日产协商才对。
说到最后,这个事件看似是个危机事件,但两者都有不小的获利,而且其炒作的范围相当广泛,影响也比较宽泛,虽然不知道最终会怎样收场,但仅就目前的炒作影响,作为今年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就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