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最不用纠结的就是“安全性”
2015-8-31 14:08    来源:东方网汽车频道综合

  很多人买车时,是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首先排除某某车,皮儿太薄,不安全”之类的奇谈怪论;也经常看到有人因为“谁更安全”的问题在几款车之间举棋不定。


  也许是国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差一些,路上不守规矩的驾驶人多一些,所以,大家对汽车的“安全性”格外重视——这种心理好比走夜路要带根棍子,或者,雾霾季里要备口罩。心情可以理解,身处暗藏凶险的车流之中,谁都希望自己的防护罩最结实,万一发生对抗时可以胜出,但具体到买车时,考虑这个似乎又是多余的。

  

  不是要让大家忽视汽车的“安全性”,相反,对汽车“安全性”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而是说,买车时,不必为“安全性”过于纠结。


  有人在选车时会仔细地对比配置清单,对涉及安全的配置备加重视,入门级的买家会数数气囊数,专业些的买家会追问是不是配备了ASR、ESP。对比来,对比去,纠结就来了,比如说,这个车多两个气囊,或者那个车少了个胎压监测,到底哪个更安全一些,确实颇让人费脑筋。


  其实,就算你再懂行,费再多的脑筋,也没办法搞明白,眼前的这两款车,到底哪个更安全一些。因为汽车安全涉及的方面太多了,有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有车身结构方面的,也有配置方面的;有设计方面的,也有调校方面的……总之,一个普通买家,看看手里的配置清单,没办法去判断车子的安全性到底如何?


  有没有能判断的人?应该说是有的,专业的碰撞测试机构给出的结果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的NCAP,欧洲的、日本的、中国的,还有美国NHTSA(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和IIHS(公路安全保险协会),都会发布一些汽车碰撞测试结果。尽管这些测试不够全面,尽管有的测试机构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但这些测试结果总比你手里的这份配置清单更能说明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判断一款车的安全性,比较靠谱的还是看这些测试机构的测试结果。


  我偶尔会翻看一下主流测试机构发布的测试结果,发现同一价位区间的同级车,安全性的差别并不大。


  我知道有人对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国版的NCAP)有些看法,所以就找来公认比较权威的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测试结果。IIHS的主要测试方面有“40%正面碰撞”、“25%重叠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头部限制与座椅测试(类似‘鞭打测试’)”这几项。


  


  中国销量最大的是紧凑型轿车,我们就拿紧凑型轿车举例。美国市场上几款主流紧凑型轿车在IIHS碰撞测试的成绩都差不多,除了2012年IIHS独家开始的“25%重叠正面碰撞”一项外,其它各项基本都能拿到“good”的最好成绩。我重点看了看在中国市场上也有销售的几款车,大众Jetta(速腾)、本田思域、马3(昂克赛拉)在“25%重叠正面碰撞”项目上也能拿到“good”,福特福克斯、现代伊兰特(国版朗动)在这个项目上得到了个“A”(acceptable,可以接受),丰田卡罗拉、雪佛兰科鲁兹得了个“M”(marginal,勉强及格)。

优秀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