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组“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视频走红网络。有人谴责女司机数次别车的行为素质太低,险些导致交通意外发生;也有人表示男司机打得太重,是往死里打的节奏。按照笔者的看法,女司机,尤其是新手女司机,可能是由于驾驶技术不过关,或是对交通法规的认知不透彻,经常会被冠以“马路杀手”的名头,这其实是一种性别歧视。在笔者身边,不乏一些开车技术特别优秀的女司机,当得起“巾帼不让须眉”的称号。
在视频中可以看出,当事女司机的驾驶技术不可谓不优秀,连变三根车道的过程极其顺畅,被别人别车一定再次要别回来,别车的时候还能卡准提前量,这三条都是中国式“老司机”的习惯。至于冲突的发生,更是双方“路怒症”的爆发所致。
“路怒症”指汽车或其它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此类行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势、言语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实施威胁。“路怒症”可引起口角纷争、伤害以及可能导致受伤甚至死亡的撞车事故,这种行为可被认定为攻击性驾驶的极端案例。比较常见的形式为:普通的攻击性驾驶,包括突然加速、刹车,以及跟前车太近;突然进入别人的车道,或故意阻止别人并线;急按喇叭或打灯;在公路中间高速行驶以使双方向行驶的司机都受到惊吓。
从病因上来看,除了交通堵塞外,工作生活压力、个人性格特质等都是路怒症的潜在原因。这其中,除了生理因素,更多的还是心理问题。据统计,中国司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达到59.8%。其中,长途汽车司机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80%,私家车主则为44.4%。“问题司机”的各类心理症状主要包括“偏执状态”、“强迫观念”、“躯干化障碍”、“人际关系敏感”等等。
天气逐渐炎热,人也容易烦躁。开车族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心情激动时不宜驾车。驾车途中心情烦躁时,可以打开窗户或放些音乐,转移一下注意力,堵车时还可以做些头部、颈部的按摩或舒展动作,以缓解疲劳,松弛神经。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平时可通过打球、唱卡拉OK,多参加体育锻炼等释放情绪。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看到别人开车乱并线,可以理解成“他是有急事,而不是故意挑衅”。至于那位成都男车主,情有可原,但出手实在太重,更何况,打的还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