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上市车型有竞争力?
2014-12-30 10:55    来源:东方网汽车频道原创 作者:张磊

  随着国内的汽车保有量持续走高,新车的上市也就层出不穷了,平均每个月都有那么3-4款车会走上前台。有引进的,有换代的,有自主研发的,自然也有拉皮的,但如何能让新上市车型在群雄逐鹿中"杀"出一条血路,持续竞争力呢?这是一个难题。小编在此总结了几点,供大家揣摩,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第一要素:名字


  车型取名,是重中之重。要顺口,要响亮,更要好记,尤其不能出现生僻字。还记得许多年前参加一次雪佛兰AVEO乐(le第四声)骋的上市会,有一个北京老记看到车型名字,脱口而出:这车叫乐(yue第四声)聘啊,真难听。小编当时就在想,赶紧离他远一点,省得被他拉低行业智商平均线,感情语文是生理老师教的。

  在那段时间,各种生僻车型名字还出现过几个,如领驭、睿翼和昊锐。小编就想问问,现在有几个人能凭空写对"睿"这个字?更别说那些莫名其妙全体改名音译的车型了,如陆地巡洋舰改名"兰德酷路泽",感觉一大帮暴发户同志们都念不顺溜。MARCH中文名定为"玛驰",这个就更逗了,天津人民估计感觉很好记,因为倒过来念就是"吃嘛",音调还要向上升一个八度,就像在打招呼"吃了啥?"

  除了音译汉语的囧态之外,各大车企倒是有一条捷径好走,那就是把落伍的车型名字"剥"下来,按在新车型上,就像器官移植一样,期待在另一个身体上发光发热,至于会不会出现排异现象,到时候再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老君威和新君威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目标人群从老板变成了富二代;桑塔纳从B级车变成了A级车;宝来更是从德国原味变成了土菜。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这些名字都有号召力,如同联想、海尔一般,别人一听,哦,名牌!车主就倍有面子。

  合资品牌有大量这种资源,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就有点苦逼了,只能从中国文化上挖掘挖掘。前些年,吉利出了款熊猫;奇瑞也推出过风云、旗云、东方之子等车型,主打中国风。这两年,比亚迪在新车命名上颇具创意,相继推出了秦、唐、商。据说,比亚迪把所有朝代名字都注册了,小编看来,手笔貌似不小,收效注定不大。有一句戏言,汉经学、晋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道尽了朝代兴衰的特点。反正,元、清这两个异族统治的朝代,小编作为一个纯粹的汉族消费者是绝对不会考虑的。想必,比亚迪也不会选用五代十国那些短命的朝代,有一个秦就够了。这样看来,接下来的选择余地就不多了,估计也就周、汉、晋等少数几个能耍耍。

  再说说长城,我一直觉得长城汽车在起名上很不搭调,什么赛弗、赛影、哈弗、腾翼什么的,最离谱的当算酷熊,不说代言人选择了土鳖的小沈阳,光这个"熊"字,哪个车主敢炒股,就算再酷又有个屁用啊。直到前些天,看到了一辆长城嘉誉,小编才灵机一动,感觉长城完全可以给车型起名为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玉门关这类嘛,既朗朗上口,给消费者带来深刻印象,又能给长城品牌带来附加值。宣传册上还能印上"春风不度玉门关"之类的诗句,也没人来收专利费,作者都驾鹤了几百年了,那些所谓的几十世子孙都不知道在哪里。

优秀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