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投资领域期盼已久的《2017智能网联白皮书》终于在汽车创新港发布了。上海国际汽车城执行总经理徐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电动车百人会理事王宁、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等行业大咖出席,车联天下、智行者、飞驰镁物、天安车联网、苏州安智、凯轮智能等智能网联创新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此份调研报告重点分析无人驾驶(从ADAS技术开始)和车联网两个创新领域对传统的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在分析回顾了当前汽车市场的现状和主要趋势后,报告指出由于科技对传统出行行业的革命,以及车联网对汽车消费者出行、沟通方式的改变,导致传统的汽车企业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国内外的先行者们已经在这两个领域做出了许多的尝试,如以色列的Mobileye,UBER、滴滴的涉足无人驾驶,乃至宝马、戴姆勒、上汽等汽车企业都开启了智能网联业务等。
6个多月撰写,54家成熟企业,228家国内外初创企业,59场专家访谈,8个国际智能网联合作智库。全文报告近7万余字。此份调研报告从市场概览、产业链细分、投资风向和代表企业案例四个部分解读资本市场观点。
市场规模-2035年全球智能网联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
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自动驾驶市场,会经过3-5年的缓慢稳步增长。无人驾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无人驾驶主要还停留在实验室测试阶段,并且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短期内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变化不大。但随着研发进度加快,技术累积,硬件成本下降,市场对无人驾驶的接受程度逐步升高,法律逐渐规范,无人驾驶市场会在2025年实现大幅增长。
其中,市场规模的前期增长主要来自于商用无人驾驶在长途货运领域的延伸,其原因是商用无人驾驶有着较低的技术门槛,研发周期较短,商用无人车2B的盈利模式对于大部分初创企业来讲较为稳妥。在这之后的快速增长时期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乘用无人驾驶市场,此时无人驾驶技术趋于成熟,硬件成本以下降至普通车企及消费者可接受程度。10余年的市场教育以及社会对智能出行的需要,造就了无人驾驶市场的飞跃式增长。
对比全球市场,中国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全球无人驾驶市场的发展大约1.5-3年时间,但于2025年后中国乘用无人驾驶市场的发展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主要市场。
技术路线-车企ADAS稳步上升 VS 互联网企业直接无人驾驶
目前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初创团队都以不同的角色与方式进入这个市场。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传统车企为引导的ADAS稳步升级路线,以及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直接无人驾驶路线。
ADAS稳步上升:通过逐步对车辆功能的发展与辅助功能的叠加,增加驾驶中的自动处理项目,以提升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但其主要以车企引导为主,大部分在其主营造车业务上,发展ADAS,有一定的变现压力。
直接无人驾驶:互联网企业的无人驾驶路线,核心本质在于基于AI领域的探索创新,从而最终实现移动式服务机器人,通过在特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积累的数据与客户接受度,逐步扩大到全区域条件下的高度自动驾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同时,各车企也逐步开始测试无人驾驶技术,不愿错过未来自动驾驶给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其中以福特最为激进,其他公司或收购/建立团队进行开发,或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开始占位。
福特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互联网造车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们,其发展自动驾驶的本质在于其自身AI业务的探索创新,最终实现移动式服务机器人。
通过在特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积累的数据与客户接受度,逐步扩大到全区域条件下的高度自动驾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多年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用户数量及其相关大数据的积累,在商业服务模式创新程度、研发速度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但由于其自身并不具备整车装配制造的能力,所以互联网公司需要与传统车企共同合作,如谷歌与菲亚特克莱斯勒,Uber与戴姆勒等。
百度无人驾驶业务投资合作情况
“聪明”的钱已涌入智能网联-风险与回报并存
目前市场中最火的,几类ADAS方案,毫米波雷达、车载视觉系统(摄像头),在国外一众Tier 1,如博世,已为此提供了完备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不过价格略微高昂,适配有一定难度,价格不具备普遍竞争优势。国内企业有望在产品功能迭代,适配性,产品成本上,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车联网服务、激光雷达等领域,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出现,但是如激光雷达其量产化程度一般、且成本高昂(目前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售价在5-7万美元左右)。车联网服务领域虽然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市场并未打开,还未进入到市场主流产品的阶段。
至于如整车深度学习算法、车载芯片、高精度地图、环境感知的融合技术等产品领域,目前正处于技术爆发期,产品、服务层出不穷,但是大多还未进入量产化阶段,不过值得我们大家的关注。这些领域会产生大量的行业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