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达到110亿股。目前,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
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上一年度672.54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八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30位,比2011年上升了21位。
自主品牌实现双突破
2012年,在国内自主品牌普遍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上汽集团乘用车自主品牌实现了“年销量20万、销售额200亿”的双突破,夯实了自主品牌中高端市场领先地位。这得益于上汽集团坚持从较高起点出发,从细分市场中高端切入,在初创阶段就注重培养自主品牌的体系竞争力,并以此为起点,在品牌、质量、技术、服务等环节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体系。六年来,上汽集团成功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差异化”发展自主品牌的新路,在品牌、产品、研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品牌方面,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上汽集团乘用车荣威、MG两大品牌在国内已经率先树立起了中高端自主品牌形象,荣威品牌知名度已提升到93.4%,MG也迅速提升到84.4%;产品方面,随着近年来荣威750、550、350、W5和MG7、MG6、MG3等众多产品的相继推出,自主品牌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产品布局,实现对主流细分市场的全覆盖,2012年“跨级英式轿跑”MG5和“首席行政座驾”荣威950陆续上市,开启了自主品牌第二代产品投放的序幕;研发方面,上海、南京和英国三地联动的自主品牌研发体系已初步成型,近3000名工程师通过全球一体化运作进行多元产品开发。
新能源战略强攻产业化
作为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上汽集团不断加快新能源产业化步伐,积极抢占未来行业发展制高点。2010年10月,节油率超过20%的荣威新750Hybrid混合动力轿车正式上市。2012年11月,上汽集团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荣威E50成功上市,这是国内首款完全基于全新平台、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纯电动汽车,为都市零碳汽车出行提供了良好解决方案。通过荣威E50的研发和产业化,上汽集团率先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量产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布局,并培养和带动了一批本土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产业创新转型打下了良好基础。
按照“自主创新、内外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上汽集团攻坚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瓶颈,已经初步构建起国内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研发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全资子公司上海捷能公司,专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集成和控制集成开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荣威E50的面市,标志着上汽集团通过荣威750中混、荣威550插电式强混、以及荣威E50纯电动汽车一系列新能源产品的自主研发,逐步掌握了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在内的“三电”核心技术,为迎接全球汽车行业下一轮竞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拓展海外经营“两条道路”
在不断完善完成国内市场布局的基础上,上汽集团积极探索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合资企业方面,上汽通用五菱产品已进入埃及和印度市场,上海通用雪佛兰新赛欧累计出口销量已突破10万辆。上汽集团旗下合资企业正在加快探索输出技术和产品的海外经营新路。
自主品牌方面,2012年12月上汽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宣布,将共同启动基于泰国、面向东盟的汽车发展战略。根据规划,双方将在泰国建立合资公司,面向东盟市场生产和销售上汽集团自主品牌MG系列产品。双方将依托MG品牌资源和上汽集团的研发能力,协同泰国当地产业资源,积极抢抓东盟市场发展机遇,探索自主品牌海外拓展道路。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上汽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攻坚克难的斗志,全力拓展市场;以产业报国的信念,加快提高核心能力;继续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埋头苦干、砥砺奋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