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汽车 ·教育 ·房产 ·旅游 ·彩票 ·健康 ·装潢 ·游戏 ·票务 ·IT ·文广 ·监察 ·侨办 ·司法 · 宣教 · 浦干 · 仲裁  · 婚庆 · 企业 · 搜索  
排行 ·博客 ·男女 ·亲子 ·交友 ·购物 ·时尚 ·女人 · 导医 · 家装 · 女性 · 综治 · 星库 ·电影 · 俊杰 · 文艺 · 开发区 · 诚信在线  
吉利赵福全:技术创新体系可支撑200万产销目标
2010-4-7 15:59   作者:网易汽车

  在李书福为吉利制定了战略转型的目标后,吉利研发体系用不断推出的大量新车和性能、安全技术,交出让人满意的成绩单。但它到底是如何在短短时间内做到的?另外,吉利要在2015年达到200万辆的产销量,吉利的研发体系将用怎样的战略规划和人才供给,来满足李书福新的宏大目标?

  3月18日上午在吉利大学行政楼内,面对摄像机的吉利汽车副总裁赵福全虽然有少许紧张,但更多的却是成竹在胸。对于这位吉利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军人而言,他至少有两件事情值得如此自信。

  一件事情是,今年年初吉利汽车的技术创新体系获得了国家科技创新二等奖,第二件事情是,吉利大学和吉利汽车签订定向培养协约,将针对吉利汽车研发体系的需求,定向培养合适的人才。前者是过往成绩的证明,后者则是对未来的保证。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自2007年车展开始,吉利不断推出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新车型;世界首家推出车胎防爆技术;第一辆获得C-NCAP五星认定的中国自主品牌A00级车——熊猫。但在这些成绩背后,更值得我们关心的,是李书福为吉利定下战略转型的目标之后,吉利的技术研发体系如何在短短3年时间内,有如此炫目的成绩?我们还应该追问的是,李书福还为吉利定下了2015年达到200万产销量的目标,吉利的研发体系如何能够保证这个目标的完成?

  由此,网易汽车独家邀请吉利汽车负责技术的副总裁赵福全做客专访间,为我们解释以上问题。   

  吉利创新体系可以不断地产出创新技术

  网易汽车:今年年初吉利的技术创新体系获得了国家科技创新二等奖,作为这个吉利的技术带头人,您是应该最有发言权,吉利的技术体系有什么样的特点让它能够获得这个奖项?

  赵福全:2010年年初,国家召开的科技大会给予吉利技术体系予创新大奖,应该说这是中国科技大会的最高荣誉。这个奖项是在全国500万家自主创新的企业里面选拔而出6家企业进行奖励,我们成为了获得这个殊荣的唯一汽车企业。这个奖实际上对吉利过去3年致力进行的技术体系整合、提升,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这个奖励不是奖励某一个技术,而是吉利战略转型中打造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2007年5月李书福董事长提出吉利要战略转型,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吉利上上下下从方方面面,比如管理、技术、品牌、人才、销售、采购、金融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技术体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了对于战略、管理体系、人才培养、绩效考核模式、产品技术等体系的创新。

  现在吉利创新体系已经成型,这个体系能够不断产出100项,1000项,甚至10000万项创新技术,以保证吉利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这远比某一个技术得奖的含金量更高。所以我们的总裁杨健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在写给我的邮件上讲,说“这是吉利创建以来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奖项”。

  作为吉利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我于2006年10月加盟吉利,对这个技术体系创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此感到非常的自豪。用句俗语来说,吉利不是得到了鸡蛋,而是拥有了一只能生鸡蛋的母鸡。

  整合分散的研发体系并明晰层级、责任

  网易汽车:这个比喻很生动,这个体系相比其他的汽车有着自己的怎样的特点呢?

  赵福全:第一个我认为,任何一个体系的建设,一个团队的建设它必须服务于一个目的,否则我认为做得再好都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吉利这种民营自主汽车企业来说,要想发展必须需要技术的支撑,但这种技术一不能靠购买,二不能靠引进,只能靠自己来创造。因此,这个技术创新体系是吉利发展的必需的动力源泉,有了这个技术体系之后,吉利就有了创造核心技术、掌控核心技术、保证吉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际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应该我加盟之后,我们打造这个体系经历了几个的过程,在我加盟吉利之前,吉利的技术体系是分散的,有临海的吉利汽车研究院,上海的华普汽车研究院,济南汽车研究院,更有各个生产基地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本来规模不大,又相对分散,所以研发能力处于一种低层次的简单模仿状态,技术开发没有办法大踏步向前推进。

  2007年开始,我们利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整合技术体系,成立了吉利汽车技术中心,这个技术中心分为三层次的管理架构,在集团层面上成立了吉利集团技术部,它不做任何的具体的设计、研发工作,而是对整个吉利技术体系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考核、领导。

  第二个层面就是把所有研发人员集中到临海吉利汽车研究院,形成吉利汽车研究总院,具体落实集团制订的战略目标,来执行所有新车型、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第三层面就是在各个制造基地设立技术部,行政上归各个基地领导,在管理体系上则由集团技术部、技术中心进行统一的业务领导和指导。各个基地的技术部不再从事任何新产品的开发,只对已经开发出来的产品进行技术改进和工艺改良、质量改进。这样就很清晰的制定了战略、落实、产品质量改进三层次的管理分工明确的技术研发体系。  

  平台化战略支撑200万产销量目标

  网易汽车:相信在您加盟吉利之后,吉利每次车展上展出的众多新车就是这个体系能力的表现。

  赵福全:是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花了大量的时间制定了吉利未来发展的战略,也就是根据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在2015年达到200万辆的产销战略目标,我们做出了以40款车来支撑这200万辆产销目标的规划。40款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了以最小的精力投入,最快、最大规模的产出,我们提出以平台化战略来支撑多快好省开发产品的战略目标。具体体现在我们提出的“五大技术平台”、“十五个产品平台”、“42款产品”的具体规划上。

  同时我们也提出,未来吉利的产品开发、采购、制造上将安全作为我们的最大卖点,同时我们对新能源战略就提出来了立足传统、储备未来、能源多元化的新能源战略。

  总体这些战略是按照自主研发、广泛合作、掌控核心技术的这么一个自主研发的理念来推行我们所有新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储备,这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这在2007年都已经理顺了。

  同时从2006年开始,我们还制作了大量的产品开发流程、技术标准手册。在2007年我们完成了21册技术手册,就是产品开发流程的编辑,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编辑了17卷,对于产品的所有的零部件,包括总承的设计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完善等等,现在可以自豪的讲,吉利产品的任何一个零部件,任何一个总承都有它的设计、实验、验证以及工艺标准。

  同时去年我们动员了全院70%的力量把整车发动机变速箱的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完善,编制出来了6卷52册、7万页的产品开发流程,现在也已经付诸于实现。现在有了这些之后,应该说吉利的技术体系在一个完善的技术架构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个清晰的战略,现在我们有具体的技术细节、技术标准、开发流程来指导我们的产品开发。

  网易汽车:这些工作有怎样的成果呢?

  赵福全:举个安全方面的例子,2006年年底中国刚刚实施C-NCAP星级评定,很遗憾的是吉利的自由舰只获得了两星的碰撞,整个业界的批评让吉利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我们经过了一年半的攻关,使远景获得了中国自主品牌的第一个四星级。

  同时我们不断的继续努力,在2009年的年底,C-NCAP 2009年的最后一次星级评定的中,熊猫获得了中国自主品牌A00级车的第一个五星评定。我记得当时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主任赵航在C-NCAP发布会上说“吉利熊猫获得五星,标志着中国经济型轿车在被动安全技术方面,已经与世界接轨”。   

  通过平台化减少成本、提升质量、丰富车型

  网易汽车:对于吉利这样一个民营企业来说,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对于汽车研发这么一个耗资巨大的技术环节的话,吉利是如何做到低成本又做到高质量和高数量的研发的呢?

  赵福全:应该说吉利开发这么多车型,事实上确实资金压力比较大,但这种压力我认为对任何一个汽车企业都是永恒的困难,如何用吉利辛辛苦苦获得的盈利支持的有限投入,来满足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200万辆产销量这么一个宏伟的目标,这是作为技术领军人的我的最大课题。

  我认为,第一,我们如何能够做到以很小的投入来使产品获得竞争力,同时又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呢?我认为必须采用平台化战略,即开发一个平台,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开发许多车型,之间共用许多技术,通过通用化、少件化、标准化、模块化来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开发更多的车型,来满足许多细分市场的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降低成本途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不同的车型之间,通用化率已经达到了整车成本的30%。但我的目标是达到45%,而且是成本的45%而不是零部件数的45%,那么就意味着只要这两款产品诞生于同一个产品平台,占据它们总成本45%的零部件是共享的、通用的,在同一个产品平台下的车型之间,我们最高的通用化率可以达到90%。但消费者看到的,却是许多差异化很大的、各具个性的车型。

  而且,这些技术越通用,意味着我们可以减少开发的投入,缩短开发实验、验证的时间,减少供应商的模具投入,甚至可以减少售后服务的零部件的市场流通数量,减少成本。

  另外,因为采用通用化技术,那这个平台的第一个产品经过了市场验证,后续车型就不需要验证了,这也让质量有了巨大的提升,这也是我们现在推出的新产品让消费者普遍觉得和吉利以前的产品有了质的飞跃的核心原因。

  定向培养比社会招聘成熟人才还实用

  网易汽车:在这个研发体系当中,人才是很重要的,现在吉利大学开始给吉利技术体系的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这个计划具体是怎样的情况?

  赵福全:事实上汽车开发永远离不开人才,而且汽车对于人才的需求,是跟其他任何一个领域不一样,因为它是需要许多门类的的人才,这些人才从哪里获取?如何有效地利用,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一直强调,精英不一定就能做好汽车,汽车业的技术人才需要扎实的知识面,能够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同时对汽车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甚至是疯狂,我认为干车是需要激情的。我一直开玩笑讲,如果像背英语单词那样去造汽车,那就完蛋了。

  吉利大学对吉利汽车进行的定向培养人才,就是要选择一拨人,他们能够认同吉利的企业理念,了解吉利的需求,更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吉利现在的发展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不希望这些人毕业之后到了吉利研究院还需要花一年的时间去了解企业的这种运作模式、管理方法,甚至是基本的设计工具,那么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学生大学三年级就学完了课程,第四年就是忙着找工作。能不能改变这个模式,让他们第四学年就进入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来了解企业的必要的工具、文化、运作模式、管理流程。毕业以后,他们就能成为一个熟练的员工进行工作。

  因此,我们决定和吉利大学汽车学院,当然也其他的学院我们也有需求,来制订一个固定的培养模式。实际上两年前我们已经开始尝试过,招揽了16个专门做工程分析的学生在吉利研究院学习、培训了一年,最开始只是为吉利大学培养,但最后这16个人毕业之后我们全部都留下了,他们甚至比我们从外面挖来的一些人才都有用得多,因为他们已经充分具备了工作能力,对企业文化也有了充分的认同,甚至比我们都更有激情。

  探索产业和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网易汽车:中国的大学教育的确缺乏这样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赵福全:我曾经在一次讲演中谈到,大学培养的学生中95%是要进入产业的,而不是在大学里当教授、搞科研,所以如何更侧重于工程师的教育,而弱化科学家的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之后之后就走上讲台当老师,但他对产业的了解很肤浅。不是他不愿意,而是现在的教育模式让他没有了解的机会。

  我认为董事长提出的如何把教育和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的思考,是每个教育者,也是每个企业家应该深思的问题。不能为产业服务的教育是脱离实际的;反过来,产业如果不支持教育,教育也会迷失方向,会失去了有的放矢的培养机制。既然吉利有产业和教育并存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能尝试定向培养的模式。这对于吉利大学和吉利汽车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也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案例。

合作伙伴
 | 
Copyright 1996 - 2007 cnauto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及建立镜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