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15日前后,关于消费者维权的活动便举行得轰轰烈烈。很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这段时间集中投诉,厂家亦是紧张非常。在汽车行业中,这种情况在近几年更为普遍。汽车的“3.15”越来越像厂商每年一次的“营销表演”与“灭火能力”的展现。厂家抓紧时间在3.15期间全力做服务宣传,同时,消费者的投诉也有在此期间大展身手一番之势。
“3.15”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象征性标识,已经渐渐丧失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最近网上论坛经常可以看到网友集体投诉某汽车品牌的事件,车主们特别选择3.15期间集体投诉,原因也正是想借此达到自己最希望的反馈,而此举看起来却更像消费者只有在“消费者权益日”维权才有效果。我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15”不应像清明节那样仅仅做个纪念、走个流程,更不应该是“消费者当天投诉最有效”或“当天最容易出现对品牌不利新闻”的象征性符号。
此外,近几年很多消费者表示,在投诉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媒体。这种情况在2005年的某日系汽车车发生断裂事件后,就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对于这种现象,在接受采访时部份消费者回答很直接,他们认为“把事情搞大,厂家就越重视,事情就越可能妥善解决”。
对此,一些法律专家则建议:“虽然媒体对于厂家欺骗、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应予以曝光,但遇到厂家侵权时,消费者更应该寻找相关消协投诉。而无论事情大小率先想到公众曝光,会在事情处理上本末倒置,并且也容易将消费者与厂家的关系对立起来,有时反而把问题复杂化。”
根据去年一整年的数据表明,上海市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公室接受来电咨询450余人次,共受理投诉368件,其中汽车美容占了超过7%,比往年有较大幅度上升。随着汽车在家庭中普及开,售后投诉在未来也将占有较大比例。专家建议,消费者也应该提升对车的理解,以选择正确的美容保养方式。同样,专家举例说在一些投诉案例中,关于发生交通事故时气囊未打开也成为一个投诉热点,实际上安全气囊并非在每次大小碰撞中都会打开,而是必须达到某个触发点。类似消费者对产品技术方面不了解,也造成了厂商与消费者各执一词难以调和的情况。
当又一年的3月15日过去,我们需要反思如何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还以本来面目。在遭遇消费者不满时,厂家“四处灭火”并不能掩盖问题,重要的应该是避免矛盾激化、更主动地去为客户沟通和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