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汽车 ·教育 ·房产 ·旅游 ·彩票 ·健康 ·装潢 ·游戏 ·票务 ·IT ·文广 ·监察 ·侨办 ·司法 · 宣教 · 浦干 · 仲裁  · 婚庆 · 企业 · 搜索  
排行 ·博客 ·男女 ·亲子 ·交友 ·购物 ·时尚 ·女人 · 导医 · 家装 · 女性 · 综治 · 星库 ·电影 · 俊杰 · 文艺 · 开发区 · 诚信在线  
中国汽车设计缺战略规划
2008-3-6 16:56   作者:东方早报 颜光明

    提起汽车,中国人总是不爽。即便是今天汽车已经开始普及,官方也早已宣布中国进入汽车社会,产业界为中国进入世界汽车制造大国而感到有面子,消费者能为今日汽车品种之繁荣津津乐道。但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不管怎么看,汽车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痛点。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汽车依旧是个敏感的话题。原因是有技术含量的中国汽车还没有成为中国人汽车消费的主流。

  中国汽车业的崛起表面上看很光鲜,现已跃升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去年产销高达850万辆,今年预计要干过1000万辆,依据目前的产能,再生产多一点也没问题。但是,多不等于好,大不代表强。所以,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现在的中国汽车业似乎像一个缺钙的巨人。如果刨去合资车型,剩下的又是些怎样的车型?有人说,近年来上市的一些新车型不少是一地鸡毛,其中本土汽车占了不少,有的上市不久就疲软了,几个月后就没了声音或找不到踪迹。

  但综合来看,纵向比,中国的汽车制造水平并不低,连奥迪宝马奔驰都能造了,赶上了国外先进水平,就连本土汽车的制造方式也鸟枪换炮了;横向比,中国汽车还处在制造和仿制的起步阶段,在某些方面与国外的距离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比如核心技术和设计技术(包括关键零部件在内)等。

  事实上,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汽车产业是一个从中得益最多的行业,也是一个最受宠的行业,该引进的都引进了,该交的学费也都交了,该发财的也都发了,应该说,中国汽车产业现在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是汽车设计和汽车研发的原创能力。我们现在可以毫不愧色地声称,世界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工厂在中国,最先进的汽车工艺设备和制造技术在中国,包括一流的汽车设计和试验硬件在内。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是汽车设计和研发的能力尚未真正的形成。尽管当下推出了不少打着自主品牌旗号的本土汽车,有多少是不带水分的,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有关多少是代表原创能力的?

  这不是过于苛刻,相对于日本(上个世纪50年代起步)和韩国(上个世纪70年代起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汽车技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了本土化和自主的研发能力,并走上了以出口导向型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跻身于汽车强国之列。而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起步),历经坎坷,迄今为止,乘用车(轿车是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主体还躺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怀里不肯甩掉洋人的奶头,本土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则举步艰难。

  抛开狭义的情绪和自尊,实事求是地与国外汽车(包括合资品牌)对标,本土汽车的差距不仅客观存在,还在汽车设计和研发的认识上存在着差距。这也许就是长期以来阻碍汽车设计能力形成的诸多因素之一?综观目前国内的汽车研发现状来看,不少整车厂对汽车设计和研发的认识还停留在偏重于外形设计上,忽视了汽车工程的设计,尤其是不愿在基础设计和研发上下功夫,缺乏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感,有的甚至好大喜功,以此做秀获得虚名;其次,急功近利泛滥,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委托境内外设计公司设计,或换牌贴标拿来主义,拷贝仿制设计等),剑走边锋,急于套现,怎么方便就怎么来,使不少车型设计脱离了中国语境,屡遭媒体质疑,在诉求和附加值上大打折扣;最为严重的是,由于设计的缺陷和不完善导致品质问题也时有所发生,这就暴露出汽车设计是一个体系的设计而不是简单的靠所谓的整合或买来甚至拿来就能掌握的一门技术。

  汽车设计(开发)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是否有“造血功能”的重要标志。中国汽车业要强大起来还必须靠自己的自主创新(包括研发和设计在内)能力和核心技术支撑起来才行,要从制造型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为技术型为主的生产方式。就产品的实体设计而言,既要重视形式设计,但更要重视功能和性能设计,两者不可偏废。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即“中国汽车是工程师设计的,外国汽车是设计师设计的。”现在看来还是有失偏颇,就像早年对“造卡车是小学水平,造轿车是大学水平”进行的重新认识一样。这仅仅是指外形设计,属于工业设计范畴中“生活方式的设计”,但不是汽车设计的全部。而汽车是需要技术保证为前提的产品,是以可靠性为生命的综合性学问,离不开工程和专门技术的支撑。两者应该是有机的结合才是完整的设计,追求的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换句话说,没有技术内涵的设计都将是空中楼阁。反观现实,在本土汽车设计上是否也存在着浮躁之风和大跃进的现象?离奇的是,外国设计机构和汽车公司在礼聘中国的设计师介绍中国的汽车设计,而中国不少企业则请国外二流三流或不知名的设计公司操刀甚至做替身,有的则拉虎皮做大旗,虚的多实的少,说的比唱的好听。

  解决汽车设计能力的形成问题,既是一个急迫的问题,也是个长远的问题。中国不缺设计人才(中国现在不少重点大学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在近十年里培养了大量的工业设计人才;不少重点大学也开设了汽车专业,造就了不少汽车技术的专门人才),也不缺设计的眼光和思路,现在看来,缺的是设计战略规划和经验及数据库等基础性设计的建设。所谓的汽车原创设计能力,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才能形成,这是汽车的创造力,对当下的中国汽车业来说,现在最需要的还是信心和志气,一种对汽车设计态度上的转变。

  

合作伙伴
 | 
Copyright 1996 - 2007 cnauto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及建立镜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