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从概念车“哪吒”(NEEZA)的身上汲取了大量设计理念,除了车头造型,它还把中国传统窗格的元素融入到了格栅的设计之中。正是由于符合国人的审美,朗逸的面相不仅赢得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在我们外出选景拍照的时候,它也惹得路人驻足连连、交口称赞。
移步于驾乘空间之内,大众同样下足了功夫。朗逸的内饰一反大众汽车过去那种冰冷冷的机械工业感。圆圆的空调出风口、由中控台向两侧延伸的大面积“T”型仿木饰条,如果将方向盘中央的LOGO遮盖起来,你会产生自己是不是坐在一辆日系车里的错觉。装配工艺和用料方面,朗逸给人的感觉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工艺标准仍然延续了大众的精细,各个缝隙处的接合都十分均匀;忧的是整体用料档次较低,比如整个中控台上方完全是硬梆梆的塑料。对于那些注重德国车厚重、扎实感觉的用户,无疑会对此产生一些情绪。大众自然十分清楚这一点,它也知道用什么办法来抚平这种不满。
真皮座椅、多功能方向盘、自动空调、自动感应雨刷、自动防炫目后视镜、虚拟6碟CD、胎压报警系统,等等等等,如此丰富得有些吓人的配置,是朗逸送给消费者的一个大礼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相信这些配置能出现在一款紧凑型A级车上;更难相信,它是由“吝啬”的德国人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