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也面临着变革。纸制传统媒体面临革命性的突破,而互联网媒体的竞争也越加激烈。这一切也推动着传媒的发展,那么,未来的新媒体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概念的转变:从阅读媒介转变为立体服务
内容是媒体承载一切的基础,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但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正在从单一的文章被动阅读向“产品化”主动推送转变。“文章”将被段落化,每一段落都对应着一个用户的细节需求。举例来说,媒体的试车报告通常会分为外观、内饰、动力、配置几个部分。如果每款车都可以按照这个分类实现,也意味着未来文章内容的库化。未来用户可以通过菜单搜索,对比两款车“配置”部分的内容,可以细化用户的需求,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做到内容的个性化。未来内容的推送将更加精准,内容也从单一的文章媒介,向产品化的服务特性发展。
除了内容产品化,“产品”的产品化已经在互联网的发展中经历很多次。从早期的论坛诞生到后来的博客、SNS社区产品、微博;再从早期的参数车型库到后来有经销商参与的汽车商城,甚至未来的汽车电子商务。互联网媒体产品的不断丰富推新,也驱使着其服务特性的越发鲜明。
介质的转变:平板电脑或将推动新媒体发展
Internet互联网的诞生直接促生了网络媒体。台式PC机和电话线拨号的组合使早期互联网只能以文字为主的形式传播。宽带技术的发展直接催生了视频媒体,传统的网络媒体呈现形式也更加丰富。笔记本电脑及迅驰技术的诞生让上网冲浪更加普及更加便利。手机的发展与3G无线技术的普及,让上网介质随身化实时化,直接推动了以手机作为媒介的无线互联网媒体。
最近,ipad旋风正在席卷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用户保有量呈几何增长,苹果教父乔布斯正在推动着平板电脑的时代。随着,平板电脑保有量的几何式增长,未来平板电脑是否也能催生新的媒体形式呢?我觉得是可以的。平板电脑具备以上媒体介质的全部特性,wifi及3G的覆盖可以让平板电脑即时上网。相比笔记本的轻量化,平板电脑可以随身携带,更大更清晰的屏幕相比手机提高了视觉效果。随着技术发展,通话功能的集成、屏幕折叠技术的推进平板电脑与手机的功能界线逐步模糊。相对传统的笔记本等媒体介质,平板电脑的可触性,使得的人机交互体验更真实感触更丰富。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ipad3、ipad4的开发,或许在ipad5推出的时候,平板电脑的普及或将催生新媒体的诞生。
疆域的转变:媒体区域化发展摆上日程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在一线城市已经成下滑状态,而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二三线城市的汽车媒体传播也将成为汽车媒体发展的新方向。如何紧随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切实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网络媒体的一个新课题。而新媒体逐步代替纸制传统媒体的趋势,也将大大增加二三线城市媒体发展的空间。
太平洋汽车网在二三线城市已经拥有百家分站,地域性消息植根当地,各分站都驻有资深编辑负责内容建设。报道快速、准确,客观,并具有极强的报道及活动执行力。太平洋汽车网可以通过用户IP地域识别技术为用户匹配其所在区域的准确信息。太平洋汽车网也将致力于各个分站区域性内容发展,为用户提供个性准确的信息服务。
思想的转变: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和谐并存
作为一个企业放弃商业利润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做为一个媒体又承担着社会责任。其实这两者是可以和谐并存的。我们需要把握两点原则:一是,客观属实,这是新闻媒体行业的职业道德底线。另一个是,从社会角度出发进行报道。
我们除了要报道厂商、产品这些表象上的内容,更要挖掘社会根源,站在每一个消费者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如今随着媒体的专业性提升,厂商在媒体上刊登软文也越来越难,是不是所有的软性报道媒体都应该杜绝呢?我觉得有一类软文是应该支持的。就是企业公益事业的报道。企业是否会从这样的报道中受益?会的,这样的报道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在未来商业运作中会间接让企业获得商业利益。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获益的基础上,社会的存在与进步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会中举的一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当所有的媒体都在跟随央视谴责锦湖轮胎欺骗消费者制作劣质轮胎时,有多少媒体去挖掘事件根源,去追问某些政策甚至是社会制度的畸形?媒体除了揭黑,更多的作用在于呼吁。
媒体的社会价值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持其可持续性商业利益增长的基础。
自达尔文的进化论发布,我们就知道“旧”终归要被“新”所替代,但是“新”的发展方向直接会受到“旧”的影响。做好现在,着眼未来是当前媒体的核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