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凌晨,被查获的司机在北京市公安交管局东城交通支队等待问询。当日凌晨,一位内蒙古司机因醉酒驾车,被北京交管部门查获。经鉴定,这位司机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59.6毫克,他也因此成为实施“醉驾入刑”后北京因醉酒驾车受到刑事处罚的第一人。从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正式施行。这意味着,自今年“五一”小长假开始,驾驶人将为自己的酒后驾车行为付出“罪与罚”的代价。
网民:“醒(刑)酒能否持续有效?”
警方:尚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网民质疑)面对各地连曝司机醉驾被拘的报道,众多网民都提出了类似的疑问:“醉驾入刑真能管住司机手中的酒杯吗?”网民“丰三鸡”说:“光靠处罚是没法改变的,这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问题。就算明天醉驾直接枪毙也照样有醉酒开车的!”
(记者调查)“醉驾入刑意味着,一旦醉酒驾车被查获,将背上终身的污点,很多职业都对有前科的人说不。”北京市公安交管局负责人说,司机们应该意识到严重性主动告别酒杯。
但现实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也让警方感觉单纯依靠法律的震慑还不足以杜绝酒驾现象。
首先是部分酒驾者仍然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警方介绍说,不少被查获的酒驾司机都是盲目自信,很多人都会这样为自己开脱:“我们家离得近,明天还要出门,喝这么点酒没事。”但事实上,法律是无情的,一旦被查获,司机再近的家暂时都回不去了。
此外,酒文化的负面影响难以短时间消除。在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中,“喝好”“喝倒”才是“心诚”的表现,很多司机酒后驾车的原因或者是“朋友关系好,不喝不合适”,或者是“与上司、客户应酬,不得不喝”。
“实事求是地说,单靠醉驾入刑这样的法律规定,和交管部门的严查是很难杜绝酒驾、醉驾行为的。不可否认的是,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一直存在,部分司机长期存在尊警不尊法的观念,不会从安全出发,而只是琢磨怎么能躲开交警的夜查。”北京交管部门一位负责人说。
就此,一位网民给出了建议:“媒体要加强宣传,媒体要禁播酒广告,全面禁播烈酒广告。”网民“黄土地黑土地”则表示:“舆论应该改变喝好才是心诚的道德观,形成全社会对醉酒的道德批判,尤其是要对那些使劲劝酒的人进行道德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