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油门须温柔
雪天行车,都知道踩油门要渐进,其实收油更要温柔。
收油减速,车辆的重心会后移。对于前驱车,是驱动轮上的压力降低,表现为方向变“灵活”;对于后驱车,虽然驱动轮压力提升,但前轮变得很“贼”。
无论前驱还是后驱,这样的变化都是不友好的。如果驾驶者稍稍转向、车辙方向与车辆重心方向不重合、两侧车轮有花纹差异或气压差异,都可能导致车辆滑移甚至失控。
踩刹车也是同样的道理。
选路不“偏心”
雪后,即使是同一条道路,也可能有多种状态--有的路已经干了,有的还有积雪;有的路已经结冰,有的是洒了融雪剂的黑雪。在这样的路上行车,两侧车轮尽量选择同样的路面上,以保证两侧附着力相同,驱动、制动时减少侧滑的几率。
要求同轴车轮使用相同花纹的轮胎,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这一点,对于雨雪天气行车尤其重要。
离“小面”远点儿
市售的“小面”--八座厢式微型客车,多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但少有安装电子稳定系统。
低附着力道路,起步、上坡容易打滑;紧急制动,经常转身就给后车一个“扫堂腿”。
离小面远点儿。不是歧视,只是实话实说。
ABS不是万能的
雪天驾驶,车子能不能站住,与ABS无关。
ABS(Anti-lockedBraking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在制动时保持车轮转动,使驾驶者控制车辆行驶方向。与抱死的车轮相比,防抱死系统可以有限地提高制动效率,但其主业并非减少制动距离。
喇叭不怕“勤”
冬天气温低,行人、骑自行车者都有帽子护耳,发动机声音容易被屏蔽。在胡同里和机非混行的道路上开车,看见行人、骑自行车者,提前鸣笛,不怕烦。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72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中履行了交通安全注意义务并已经采取了适当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处置措施,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额度承担赔偿责任。
“哪”滑向哪“转”
如果车辆已经失控,发生旋转,请收油,千万不要踩刹车;正握方向盘,车尾向哪里转,就像哪里转动方向盘--如果车尾向左甩,就逆时针转动方向盘;车尾向右甩,就顺时针转动方向盘。转动要温柔,转角也无需过大;可视车尾响应的情况,再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