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怠速性能是选择手动车型重要的考量
前文提到,同级别的车型其实最高档和最低档的传动比其实差不多,很多没有经验的初次购车者也觉得反正都是5挡手动,驾驶起来应该差不多的。在这一环节上,变速器就要和发动机一起来考量了,因为发动机的怠速性能会非常影响你的“手动驾驶乐趣”。
在此先明确一个概念:怠速自动调节能力≠调节怠速。我们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在汽车教练场上的教练车,怠速被调整到1000转,甚至更高,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不容易死火,适合新手开。这种情况都是有经验的教练员特意调节的,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调节怠速”,是一种人为的动作。
而“怠速自动调节能力”则是指发动机自己的调节范围。一个简单的测试方式是: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松开离合,车辆能够攀爬的最大坡度,就是怠速自动调节能力最直观的衡量了。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发动机的怠速是800转/分钟。现在我们慢慢松开离合在一个很小的坡度上爬行,发现转速上升到1000转/分钟,相应的扭力当然也就上升了。这个1000转已经超出了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怠速,但实际上还是处于发动机的怠速控制范围,因为我们没有踩油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这个反抗能力的大小就是发动机“怠速自动调节能力”。
在笔者个人的感觉中,当年捷达的5气门发动机和其变速箱配合起来,优胜于现在绝大部分的手动车型。这种易开、好开的特性也是捷达之所以受到喜爱的原因之一。高尔夫的1.4T发动机怠速700,但自身调解范围可到1100,也非常实用。
而思域手动挡则是典型的“低速易死火型”,需要很细腻的离合和油门控制技巧。这是因为思域作为一款极受改装者欢迎的紧凑型车,注重的是发动机的轻易快而不是日常驾驶的低速易驾。
发动机怠速自动调节能力对于手动车型的低速驾驶有很大的影响,怠速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发动机需要很小心的控制离合,配合右脚细腻的功夫,才能很好地控制,这样既增加了劳动强度,也减少了驾驶乐趣。
手动变速器有很多优点,可玩性高,是玩车者推崇的驾驶方式。不过由于操作相对复杂,而自动变速器的性能也日益接近手动变速器,使手动变速器的应用越来越少。自从上世纪80年代,自动挡开始运用在高档车的这30年中,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所有车型领域,类型也日益纷繁复杂,性能好坏更是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