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道路上一辆轿车突然变道,逼停一辆出租车后,司机下车突然拿出一把匕首捅向出租车司机,刀经腋下进入胸部,刺穿肋骨,导致大量失血,行凶者扬长而去。引发此人拔刀捅向彼人的起因,并不复杂,只是“让不让道”之小事而已。近日发生在沪上的此事,闻者多觉得“不可思议”。
只是几句不和之口角,便大打出手,头破血流;只为争一时之方便,就操刀刺去。像这样发生在道路上、令善良的人们不可思议之事,眼下时有所闻,于是,有网友称之为“路怒症”——这是一种病,一种与现代社会文明相抵触的心理之病。
有一种说法,认为像“路怒症”这样的事之所以会发生,或在于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看不惯”,或在于社会上有这样那样的“不公平”。确实,我们承认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这并不是“路怒症”之病因。“路怒症”,表现为马路上的急躁言行、失德之举,甚至违法行为,而其“病因”则主要在心灵的扭曲,是心理之不健康。
市场经济大潮的淘洗,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合力考验着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力。这种心理决定了在突发时刻的行为选择。庄子说“心莫若和”,是讲没有和谐的人格,即使是天下太平,也会身心乖错。“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荡的人则心平气和,乐观向上;常戚戚的人则心理失衡,低沉犹豫,甚至怨天尤人。具有和谐之心,才能有全面发展的人格,才能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才能不为外力所扰。海德格尔理想着“诗意的栖居”,审美的生存,实质上不过是和谐的栖居,和谐的生存。这只有在和谐的心灵、人格和社会中,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疗治“路怒症”,从个人来说,当重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控制和调适内心平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内心和谐。儒家以“大同世界”为理想,强调“诚意”、“正心”、“修身”,特重个人的内省工夫。“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反思自我、提高完善自我。和谐人格的塑造,从外在说,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内在说,则可以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日益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心理健康能催生愉悦的花朵——“怒”就不那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理由让我们满怀希望,也有不少因素让我们感到忧虑。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需要我们理性地面对。这就需要保持一种豁达心理。豁达是一种真,更是一种善;豁达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崇高;豁达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精神境界。豁达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淀与净化。大家都豁达起来,一定能形成人人致力于和谐的生动局面。
疗治“路怒症”,从社会的角度看,需要倡导文明。文明风尚是“路怒症”的克星。这就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社会的沃土之中,深藏于善良百姓的心中。一座城市、一个社会,需要以谅解、奉献、互助等这些核心价值来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和市民素质。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下,“路怒症”也就难以“复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