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从联邦层面制定的首部《共享汽车优惠法》将于今年9月正式生效,该法律详细论述了共享汽车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为促进共享汽车的自由流动提供了依据。过去几年,汽车共享已在德国发展为可持续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分散的供需匹配,缓解了交通压力。而在国内,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汽车共享平台正通过“共享”理念给人们带来自驾新体验,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汽车共享风潮席卷全球
作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共享汽车受到越来越多青睐,近年来在德国得到快速发展。戴姆勒可以说是最早做汽车共享的传统车企,旗下汽车共享品牌Car2go于2009年在德国正式上线。紧随戴姆勒步伐的是宝马,旗下的汽车共享项目Drive Now于2011年4月发布,2012年在旧金山落地,截止目前已经在旧金山、柏林、伦敦等7个城市拥有24万名用户。
根据德国联邦汽车共享协会统计数据,目前德国的171.5万人的共享汽车用户中,基站式共享占45.5万人,自由流动式共享占126万人,与2016年初相比,分别增加2.5万和43万人。更为重要的是观念的普及,10年之前,几乎就不存在所谓的共享汽车“自由流动”的概念。
目前,德国共享汽车发展势头强劲,政府对此给予极大的支持和认可。《共享汽车优惠法》肯定了共享汽车模式对环保的积极作用,提出将为共享汽车供应商提供停车费优惠,甚至免去费用。作为共享汽车的代表模式,共享租车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节能减排的巨大社会意义。
共享租车革新自驾新体验
作为汽车共享最彻底的践行者,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共享租车平台,以共享闲置车辆资源的方式,对缓解出行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共享租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求而不得”的自驾需求,给其带来全新的自驾体验;另一方面,避免了汽车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
来自中国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私家车保有量为1.46亿辆,但机动车驾照持有人数高达3.6亿人,有本无车人群超过2亿。这个数据未来还将大幅增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十年后中国驾照持有人会达到10亿人,而中国眼下的道路和相关基础设施对汽车保有的最大容量仅为3亿辆,有本无车一族将达到7亿,中国的汽车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与传统租车模式不同,共享租车属于“轻资产”模式,平台本身不拥有实体车辆,而是将闲置私家车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分配。这一模式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通过提升车辆使用效率的方式,增加了汽车运力供给,并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共享租车提高了私家车的使用率,大大改善了汽车闲置化的现状。目前来看,汽车闲置已是国际化特征。Turo加拿大负责人介绍,加拿大的汽车闲置率高达90%。新加坡作为亚洲最先兴起共享租车的国家,因为当局很早就开始实行汽车使用和拥有的双重限制政策,导致了其私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比较低。在已经成为汽车消费大国的中国,有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每辆车的闲置时间已经超过22个小时。
现阶段,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习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执着于车辆的“所有权”,而是趋向于更加灵活的“使用权”。从共享租车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共享租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