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说,北京市主管部门给北京汽车集团设定了一项新的任务指标,即北汽集团要跻身中国汽车行业前三名。
不过,媒体的报道并没有披露达到这一任务的时间节点是哪个年代。按照文章内容逻辑分析,好像应该是2015年。显然,目前位列中国汽车行业第五的北京汽车集团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甚至不可能。
不过如果不是设定到2015年的这一节点,那么北京汽车集团并不是没有可能达到前三的目标。
其实,乍一看到这个目标,一般的人都会吃一惊。因为,北京汽车集团在汽车行业中并不是有非常强的实力。要比上汽、东风、一汽差很远的距离。而且就自主品牌乘用车来说,北京汽车集团也是刚刚起步。也只有在商用车上,倒是福田汽车(微博福田汽车听众:22235人+收听已收听最新消息2012年5月7日10:50除此,福戴合资公司成立引人注目。短期看,戴姆勒要现金出资;从中期看,合资公司使用福田汽车的无形资产、技术、品牌许可等都是收费的,能够延续十几年以上;从长期看,合资公司是一个全球品牌,虽然在中国市场增长不会是井喷式的,但是在全球市场增长潜力很大。更多)做的有声有色的。
但是,我今天重点关注的不是这个方面,而是从这个前三目标中分析一下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程序,以及未来汽车行业走势给北京汽车集团带来的机会。
由于北京汽车集团是北京市国有汽车企业,因此,北京汽车集团的大的战略方针与目标必须有北京市主管部门的参与与批准。
这样看来,北京市主管部门给北京汽车集团做出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前三的目标从程序上是完全合理的。问题是,这个目标是否定得合理。
我想,如果是北京市主管部门一种正式的目标要求,那么这个目标必然是主管部门与企业进行沟通后的结果,而且更可能是企业自己制定了目标以后经过企业主管部门同意对外公布的。
不过,这个目标也有可能是一种非正式的要求,比如是“争取”,而非是“必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何必为这样的一种努力精神而伤神闹心呢!不是有一句话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其实每一个士兵都想当将军,但是只有少数的士兵才能真正成为将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无疑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而制定短期内的一个努力目标也并非不可取,反而能够刺激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我们这是从好的方面去理解这个战略目标的意义。但是,从汽车企业发展的前景来看,虽然地方政府是国有汽车企业的大股东,不过,也不能每一件事都要参与和决策。
宝马的股东是匡特家族,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存在这么一个匡特家族在管理宝马。因为只有涉及到真正的企业方向性的问题时,匡特家族才会显示出他的存在。其它时间基本都是交给宝马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来管理。
中国的国有企业管理部门也需要有匡特家族的气魄和度量,放手让企业的管理团队全力一搏,反而能够更加刺激这些人把企业做好。
如果很多事情都要插上一手,甚至事无巨细,那必然给企业的管理发展增加许多麻烦。
现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秘书长董扬曾经在回忆自己在北京汽车集体担任总经理时说,“北京市国资委给我们的20项考核指标,其中16项和利润相关”。董扬在这里表示的是另外一层意思。不过我要借董扬秘书长的话来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国资委对于企业的考核指标是否过细过多了呢?
中国实施政企分开已经有许多年了,但是在汽车行业中来看,主管部门对于国有汽车企业的管理仍然过于细致、细腻。其实,有时候放权反而是更好的、更难的一种管理方式。我建议国有汽车企业的主管部门进行大胆尝试。
上面说的是第一个问题,即主管部门与汽车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加有利于汽车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而一旦制定了目标以后,汽车企业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如果北京汽车集团被要求进入中国汽车行业的前三名,许多人可能都不会相信。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汽车企业的发展也不是永远呈现一种固定不变的态势。
2009年,中央政府在当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第一次确立了四大四小的格局。但是,这种格局的确立并不意味着这些汽车企业的地位永远不变。
况且,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四大四小是否会出现一种这八家汽车企业之间的紧密联合,也未可知。
四大四小,其实远远概括不了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全部。最起码,那些有着很强自主品牌实力的民营企业就没有涵盖在内。从目前来看,中国汽车企业比较有希望、有实力或者国家支持的汽车企业至少有10家以上。那么这就会产生一个大问题:这么多的汽车企业都能够在未来存活下来成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吗?
当中国汽车市场完全饱和以后,如果一家汽车企业没有成为跨国公司并拥有世界市场的话,很难有继续发展下去的资本。这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不能保证有10家以上的汽车企业成为跨国公司,那么这些所谓的强势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之间必然在此之前有一番激烈的厮杀或者博弈。
兼并重组也许目前一段时期内还不会发生在这些汽车企业自己的身上,他们目前还会充当兼并者、重组者。但是当市场完全饱和以后,其它大大小小的企业被所有的这些四大四小以及民营汽车企业兼并收购以后,那么这些汽车企业之间必然也会发生点什么。
或者说,这些汽车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必然会发生。那么,谁能够占据优势呢?应该说,谁能够占据主动,谁就会占据优势。
这些汽车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由于实力相当,因此很难说是由一方吃掉另外一方,更可能的是建立紧密的汽车联盟,比如像雷诺日产联盟式的汽车企业集团。
因此,北京汽车集团今天看来可能还属于第二阵营,但是假如北京汽车集团更早地觉醒,更早选择与其他汽车企业建立这种紧密型的联盟的话,那么北京汽车集团成为第三,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当然,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如何在建立联盟过程中以及以后获得更好的保证。
目前,各个地方政府以及各个国有汽车企业之间独立的情绪还是比较重,这是因为他们都担心在兼并重组中,自己一方的汽车企业被另外一方吃掉,从而影响到自己方面的利益。然而,汽车企业虽然联合结盟,但是原来各个汽车企业下面的生产基地、税收、就业都不会因为结盟而丧失,反而会因为结盟以后集团实力的增强,而增加地方的利益。这不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吗?
如果能够看清这一点,那么国有汽车企业之间的联盟就可以在未来几年内获得突破,甚至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