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9日,《美国汽车新闻?中国》(AutomotiveNewsChina)的编辑杨坚先生发表了一篇名为《合资遮蔽了中国车企的缺陷》的评论文章,类比分析了合资为中国企业带来短期迅速盈利的现状和可能造成的长远潜在危害。
政府提倡合资、并参与合资企业实际运营与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想确保中方企业通过合资的方式学习到外国先进的汽车设计和生产技术,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最终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属于自己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但目前来看,这一目的的实现还遥遥无期,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合资企业的管制。为确保中方企业的利益,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过多的偏向于本土企业,比如中方将获得至少50%盈利的硬性规定。优渥的政策导致中方企业欠缺危机意识和进取的动力,在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身方面颇为懈怠。
杨先生在文中着重提到了奇瑞和东风这两家企业。作为目前在合资道路上发展最为成功的两家企业,奇瑞和东风都依靠合资项目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据悉,奇瑞-捷豹路虎已获批,将成为奇瑞新的赢利点,而东风-雷诺也有望于今年内成立。但长远来看,这两家企业却可能由于过度仰仗合资、以至忽略了提高自己的品牌竞争力,而比其他中国车企陷入更多的麻烦。
杨先生在文中还提及了合资企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的问题。针对这一严重阻碍合资车企发展的问题,政府的态度显得过于轻松,迄今未发表任何公开声明,号召合资企业采取措施、保持产能与销量的平衡。
目前,汽车市场零售和批发库存量大、零售业绩普遍低于期望值,市场现状呼吁行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改革。而合资车企的发展背离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中方企业未能通过合资提升品牌竞争力。在这些现象前,中国政府是否应该考虑停止批准增加合资车企以及扩大产能,审视和评估自己在合资企业中的角色和位置,响应市场所需,转变合资企业的管理方式、放手让合资企业自主化、私营化?
毕竟,“管理”不等同于操纵或者垄断,真正健康、有益于合资企业的运营方式应该是:政府负责诸如安全、消费者保护之类的事务,而如何管理和发展企业,则由企业自身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