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共同作案的囚徒来说,最佳的选择无疑是谁都扛着,什么也不交代,这种做法可能使他们逃避惩罚。但囚徒们往往由此陷入一种极端的矛盾心理之中——因为他们无法把握他的同谋是否会出卖他。一旦被出卖,他的同谋可能获得从宽发落,而他自己则将受到更严厉的惩处。因此,尽管最好的办法是扛着不交代,但扛不住的却也比比皆是。
占中国轿车市场91%份额的13家中国轿车企业眼下正经历着“囚徒困境”的煎熬。他们之所以陷入这种困境,源于本月他们签署的《汽车行业轿车产品行业价格自律公约》。
签署这个公约的公开理由是“为了把市场做大,为了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面对加入WTO这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共同课题。”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人觉得这次又是一场闹剧——信誓旦旦地声称绝不降价的汽车厂商们很快开始举行大规模的让利活动。
我们之所以反对价格同盟,是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刚刚建立的市场里,反垄断远比反“过度竞争”重要。我们曾经购买过全世界最昂贵的手机,缴纳过或许本不该缴纳的电话初装费;我们现在还在支付着全世界最昂贵的上网费,购买着或许也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汽车。所有的这一切究竟是谁在作祟?
市场机制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这种机制是通过竞争发生作用的。竞争使所有企业必须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否则便有出局之虞。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规模上不去,成本就下不来。而产量、销量要上去,就必须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拆除高昂的价格“门槛”,价格战就不可避免。而价格同盟却是从根本上否定市场机制,价格同盟不鼓励追求效率,不鼓励降低成本,也不鼓励向社会提供更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同盟实质上就是向市场经济的公开宣战,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有关自律价和价格同盟的事件在近年的中国屡屡发生。这种现象的屡屡发生说明在有些人、有些部门,甚至一些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部门和领导者的脑子里还没有市场经济的真正概念。他们也许言必称“市场经济”,但事实上,他们不是市场经济的真心拥戴者,他们是市场经济的“叶公”。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已是大势所趋,发生在汽车业的价格同盟闹剧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其实,在市场力量面前不仅汽车业的价格同盟扛不住,其它行业与市场力量作对的价格同盟都将陷入同样的囚徒困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