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当广州限购令下发后,极少有媒体或着公众相信凭着民意能够让广州政府“知难而返”,更多的是在谈论“哪个城市会跟上?限购令下厂商将如何应对”等话题。
笔者对限购令的态度是:一,先别急着谈应对,凭什么要让他继续执行?!二,即使广州限购令暂时不能改正,也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呼吁,让这样的政策不要在其他城市蔓延。目前远不是放弃“舆论阵地”的时候。
广州限购,以北京为榜样,行动迅速、行为蛮横、行事诡异。官方目前能拿出来的最主要的理由恐怕就是“广州交通已然饱和“,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广州的榜样——北京。即使在80年代末,北京也出现过“交通拥堵”,那是在春节前的“送礼高峰期”出现的,当时北京汽车保有量不足20万台。因此根据“长官意志”或者“长官感觉”来判断城市是否拥堵、从而决定城市是否限购,是非常荒谬的事情——很可能大多数时候“领导”出门、公众限行,他会面对空旷的道路感觉“必须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让某某品牌日产千台、万台”、而根本不考虑道路规划的合理与公共设施的完善;而某些时候又因为“私车出行”感受到了拥堵的麻烦,一怒之下“从重从快、狠抓限购”。请别以为“一言堂”的例子过于极端——广州限购令,难道是在经过大范围民意调查之后所采取的么?!
如果有民意参与其中,我相信限购绝不是首选的“治堵高招”。细数目前交通拥堵原因,有多少是因为大型活动、领导出行封路?!高峰时期的“肠梗阻”又有多少要归咎于环路设计的不合理?地标性建筑、大型商场及类似公用设施旁的拥堵,又有多少是由于停车场地缺乏造成了占道停车引发的?!行人与机动车抢道源于路权不清晰,而这其中有没有“交法76条”的余毒?!新手的莽撞,和驾照的考核不严有无因果?特权车辆的横行又为交通秩序的恶化起到了怎样的表率?!解决这些问题,错峰上班、加快网线建设、鼓励同小区拼车、政府机关停车场开放、减少公车使用、取消特权车辆出行封路、在未来的城市规划时让全民参与讨论,哪一个不比前半夜出台限购令有智慧?!这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凭什么让大家牺牲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公众利益,仅仅是为某些颟顸官员的弱智决定买单?!
目前这个从天时而言与国家“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国策相左、从地利而言与本地众多汽车生产厂家利益诉求相违、从人和角度与公众要求相悖的政策已经在广州出台,但我们绝不应让他在全国范围内扩散,目前探讨“限购令下企业(品牌)如何生存”、合资与自主谁更受到打击、经销商如何度过寒冬仍为时尚早——说得更难听些,媒体目前探讨这一切,就是在舆论阵地上的不战而退。面对这个逆天的政策,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舆论力量让某些人知难而返,而对那些企图效仿者给预警性,以儆效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