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汽车话题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从事故不断的校车问题到人们关心的公务车采购,从议论多年的车辆“三包”到初露头角的新能源汽车,代表委员都认真对待,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发展新能源车应是国家战略
“当你拿到一部智能手机,可能在第一时间还很难适应它,但使用一阶段以后你就离不开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这样评价新能源车。
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如何加快新能源车发展,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全国人大代表、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该是国家战略,而不是企业和行业战略,单纯靠汽车行业去转型是不可能的,要做好国家规划,然后再实施,否则会出现全民都造新能源汽车,出现“一哄,二起,三下来,四重来”的混乱局面。马纯济认为,新能源汽车给中国车企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可能是国内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车企处于追赶阶段;新能源汽车不一样,大家起步差不多,同时我们优势很大,中国市场大,产品整体成本低于国外公司。但是,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还存在诸多瓶颈待突破,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比如,电池的待航和续航能力还很有限,有待突破,电池造价太高,政府配套系统也没有完善。这些问题不解决,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普及就颇为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李进巅提出,新能源车可以由一部分车型做起。他认为,纯电动客车是远在天边的玫瑰,短时期内实现产业化并不乐观。所以,应大力推广比现行CNG(压缩天然气)技术更环保的LNG(液态天然气)汽车。目前LNG汽车技术已十分成熟,能源储备方面也十分充足,如果国家能够大力推行,将有效解决石油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
做大自主品牌应该统一规划
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00年为208万辆,2010年上升到1806万辆,年均增速25%,到去年为止,产销量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2011年的产销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产销量分别为1842万辆和1851万辆,仍居世界第一。
“我们虽然已被誉为‘汽车大国’,但应该清醒看到,我国汽车产业散、乱、弱、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集聚度低、自主品牌影响力弱、技术升级速度不快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重视并认真解决。”代表委员们谈及发展自主品牌时频频提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提出,大力推动产业战略重组,提高汽车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一条出路。他认为,由于企业的所有制和区域管理等问题,没有哪一个企业会愿意主动被整合,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经验及教训应该总结,建议发改委、工信部加强产业的高层规划,并与国资委共同推进汽车集团的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积聚,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认为,国际化是自主品牌的必经之路。尽管当前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但目前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发展还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和行业引导,不同企业对国际化的理解、定位、战略目标和行动策略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制订一个有利于中国汽车整体发展的、符合行业共同利益的国际化战略发展路线图,形成系统化、清晰化的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战略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她认为“这既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必要措施,也是提升‘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品牌形象的实际需要。”
促进汽车社会和谐应有法律保障
“接连不断的校车事故,使校车安全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事实上,校车问题只是汽车社会的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如何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已成为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代表委员对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表示出极大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宇通客车总裁汤玉祥提出,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前提是建立健全校车运营法律法规,眼下校车发展面临4个问题,一、校车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二、购买校车的资金筹措还没有具体政策指引;三、校车的运营组织还不够专业和科学;四、校车文化建设和公众意识还有待加强。他提出,从4个方面推动校车问题的解决,以利校车的长治久安。一、国家尽快出台购买校车资金筹措的相关政策;二、尽快细化校车管理、运营政策,指导各地探索建立校车的管理运营模式;三、继续完善校车相关法律法规;四、加强推广宣传,普及校车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日产汽车总经理兼党委书记郭振甫认为目前出租车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都市老人群体的出行问题迫在眉睫。政府应推出无障碍出租车,满足城市老年人群的出行需求,这也是公共交通领域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郭振甫还认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交通拥堵以及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同时要搞好城市适度定位、产业合理布局,使城市发展处在可控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