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萨博汽车在“双庞”收购、通用阻挠的“三国演义”中以破产剧终时,一场关于收购萨博的中国车企谁是赢家的讨论,成为“后萨博时代”跃然纸上的主旋律。就在媒体的“拉网式”的搜寻中,一个貌似被遗忘的车企意外见诸笔端。——2011年12月21日,搜狐汽车在一篇标题为“不是所有品牌都值得被‘救赎’”的文章中写道:“在收购萨博技术资产和知识产权中唯一的有所得的企业,只有北汽一家。”此文一出,便引得媒体竞相追问:“北汽收购萨博知识产权已经2年,为何迟迟不见新车上市?”
根据官方报道,2009年12月北京汽车以2亿美元将萨博知识产权收入囊中,其中包括三个整车平台、两个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两款变速箱。鲜为人知的是,北京汽车还收购了萨博最为核心的知识产权——Know-How(技术诀窍)。
什么是Know-How?它是指一系列设计要求,以及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验证方法、验证计划和验证报告。北京汽车从萨博获得的Know-How,包括了萨博知识产权交易的技术文件(整车设计规范、零部件子系统设计规范、试验验证方法和验证规范、分析方法)、质量与制造工艺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等。换言之,Know-How是萨博汽车最核心资产,是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
不过,广大消费者似乎对这些官方报道的专业名词不怎么买账,更有甚者,认为北京汽车收购的技术越牛,就越难掌控。“别人70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你北京汽车想要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全消化吸收,谈何容易?”对于这些质疑,北京汽车却表现了出奇的“淡定”,甚至在如今车市一片“唱衰”的基调下,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逆市”喊出“高举高打走中高端路线”的决绝之音。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北京汽车苦心经营的“技术造血”模式开始进入“秋收时节”——2011年1月,北京汽车基于萨博技术100%国产化率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10月31日,北京汽车在全球创意与设计之都——意大利都灵,成立造型办公室;11月30日,北京汽车消化吸收萨博技术而成的首台自主品牌发动机成功下线。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款“北京汽车版”萨博发动机居然得到了萨博汽车总部的求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已经是开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先河。
当然,尽管北京汽车一直在将“技术转化”进行到底,消费者却没有等待的耐心。所有的关注与不关注都化作了一个疑问:“你们的车什么时候出来?”带着这个包括编辑本人在内都质疑的问题,笔者于几个月前在成都参加的全球汽车论坛中,得到了来自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清晰的答案。
“我们宁可慢一点,宁可有些东西重做,也要做出一个能够代表北京首都形象的、和北汽身份实力相符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轿车。”徐和谊表示,北京汽车绝不搞“大跃进”,要稳扎稳打,力求完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他分析指出,这是因为当前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十年前,很多消费者追求的仅仅是“有一辆车”,现在所追求的是汽车品牌、品质和内涵,那些技术先进、设计时尚、品质优越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信赖。
而媒体却提出了进一步的质疑:“北京汽车在收购萨博2年后一直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了?”北汽研究总院院长顾镭对此明确表示:“我们所收购的萨博整车系统中共有1186条技术标准。目前已经完成了包括制图规范、焊接标准、动力总成、底盘等系统的技术规范,已有将近5000个、超过3万页的文件实现归档和转换。”也就是说,北京汽车基本完成了萨博技术吸收转化最为枯燥和艰难的“技术抽血”、“造血”阶段,现在是为自己“输血”的时候了。
尽管手握萨博核心技术,但北京汽车首款中高端自主轿车要想赢得消费者“芳心”,还必须要在外观时尚化、内饰品质化方面下足工夫,“精品化”是必做的一项大工程。据了解,北京汽车为保证自主品牌轿车上市时能够“一鸣惊人”,已在全球汽车设计之都意大利都灵成立了造型办公室。作为布局欧洲战略的第一步,北京汽车都灵造型办公室将承载汽车前端的设计、造型和样车服务,同时还负责招聘当地最优秀的造型和设计人才。
作为自主品牌的后起之秀,北京汽车似乎错过了中国汽车市场所谓的黄金时期,但其对于每款车的审慎态度和对于高品质的不懈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其打造高端自主的决心。在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自主品牌汽车必须对自己的品质体现出一种“偏执”精神,否则凭什么与合资品牌一争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