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世界无车日”,广州与全国142个城市同时开展“无车日”活动。本次“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城市未来”,目的在于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择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为了倡导环保出行,政府部门昨日号称封存了90%的公务车,但是在包括广州在内的一线城市仍然堵车严重。而在关于是否要限制公务车的某项调查中,居然100%的网友赞成限制公车。这说明,公车使用已经引起了民间情绪的极大反弹,人们对公权力所展示出来的各种福利化逐渐感到厌烦。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公权力使用过度化导致的恶果。对堵车的怨气、对公车滥用的怨气,集中到一起,就是对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和公权力使用不当的怨气。
抱怨没有什么。汽车发展的速度超过交通及管理水平提升的速度,必然会导致堵车现象的产生。“无车日”里堵车,要么是人们不听信于号召,仅仅对于无车日虚与委蛇,要么是公车根本未封存,封存不过是一场秀。任何可能都是存在的,但不管哪种可能,公权力的威信在此次“无车日”中显得多少有一些降格。“无车日”最早是由法国于1988年发起的,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此后,这一活动迅速扩展到全球。如今,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出行、发展节能型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共识和行动是两码事,在本次我国发生的“无车日”堵车现象充分说明,这个社会还存在很多钻漏洞现象,人人以为“无车日”不会堵车,于是开车出行,结果导致堵车。对于一个公民而言,这当然是不合适的,但这种不合适的背后又充满了一定的合理性和对公共交通管理的质疑:为什么人们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为什么人们不选择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出行?当公共交通无法满足人们出行要求时,当自行车道被挤压至无时,当电动自行车被严禁出行时,那些拥有私人汽车的人们在出行时的第一选择当然是开车出行。因为在条件和政策给定的情况下,私人汽车出行的时间、精力等综合成本低于其他出行方式。
当然,改善公共交通需要一个过程,“无车日”的教训至少告诉我们,解决堵车问(微博)题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有车一族的事情,如果每一个人都想别人履行义务而自己得享其乐,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道德虚无主义荡漾,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重新管理这个社会。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化解交通拥堵,既需要政府部门拿出一些好的政策来,向国外和香港等地区学习一些好的管理手段来,也需要民间能够积极地予以回应。再好的政策,没有人来遵守,政策就会沦为一纸空文,公民义务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有的人一边咒骂公共卫生太差一边吐痰乱扔垃圾,这样的咒骂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从对于公民个体的要求来讲。对于政府来讲,如果把自行车道都给侵占,连电动自行车这样的绿色出行工具都予以封杀,同时,公共交通又始终跟不上公众出行需求,公务车增长又始终保持迅猛状态,拥堵就一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以解决的大难题。
不管如何,“无车日”已经警示我们,解决交通拥堵难题需要大智慧,需要政府与民间的有效互动。有没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交通就是最为明显的表征。有关部门应当从对收费公路的强硬坚持中抽身出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上,否则,群众都被堵在了路上,还有谁会乐呵呵地对你的公共服务水平投赞成票呢?要想赢得群众对于解决难题的正面回应和积极参与,必须率先从改善公共交通的一些政策做起,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做起。否则,缺乏群众的有力支持,再好的政策也会被消解掉的,到了无人抬庄的时候,危险也就无处不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