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补贴门槛提高的消息正式获得证实。9月5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向弟海处长披露,10月1日起,节能汽车补贴门槛提高,要想获得3000元补贴,车辆的百公里平均油耗得从现行的6.9升下降到6.3升。消息一经披露,各种质疑在意料中纷至沓来。
有一种最纠结的论调是门槛提高后,受伤最深的是自主品牌车型,好像自主品牌失去了蒙混补贴的机会。这虽是被看做“务实、现实”的说法,也是替自己的孩子说话,却存在自我矮化的嫌疑,对于自主品牌的成长壮大也只有坏处。所以,提高门槛和自主品牌无关,不必攻击这一修正后的政策,也大可不必为自主品牌担心。
在财政部看来,节能补贴既要起到扩大汽车消费的作用,也是推进节能汽车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企业看来,这是扩大销售的大好机会,在消费者看来,买车有补贴当然是一件好事。这么说,好像所有人都希望节能补贴不要收紧,天下普惠的结果最好。
在我看来,节能补贴设置的门槛,应当给企业的信号是:需要跨过这个门槛,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改进技术。但目前是什么情况呢?一夜之间,好像所有的1.6L以下的车型都可以获得补贴,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其中甚至不乏著名的油耗子。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门槛制定得有问题,该受到鼓励的车型没有得到鼓励。
门槛过低带来的问题在哪儿呢?很明显,钱用得太快。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数据显示,自2010年6月启动节能汽车推广工作,短短一年多来,截止到2011年5月底,已经累积支持推广215万辆1.6升及以下节能汽车。财政部说效果显著,在我看来是“花钱如流水”的效果显著,不是“鼓励节能”很显著。这么多纳税人的钱,用在不该被鼓励的车型上,你难道不生气吗?何况,补贴本身就存在争议,不买车的人为何要为买车人买单?不买车的人不追究这个问题,已是很宽容了。
所以,我们看到积极的迹象:节能补贴门槛提高了,可能能达到政策本身的效果了。不管自主还是合资,如果想利用节能补贴拉动销量,就实实在在改进技术,不要再浑水摸鱼,把实惠留给最需要它的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