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发布的乘用车上半年产销量数据显示,6月汽车市场产销数据走出低迷,增幅超出预期转负为正,其中,广义乘用车销量为102万辆,环比增长1.5%,扭转了之前两个月连跌的态势,同比也增长3.5%;但整个上半年广义乘用车销量为664万辆,同比增长5.3%,低于年初市场的高增长预期。根据专家预测,今年汽车市场下半年总量需求规模依然可观,全年乘用车在1285万辆左右,下半年市场规模在620万-660万辆左右。
车市进入波动期
新格局有望产生
而从龙头汽车厂商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市场表现高于平均水平,表现出在强大实力保障下的抗波动性。日前,在“世界500强”2011年度排名再创新高的上汽集团,发布了6月份的产销快报,今年上半年上海汽车整车销售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12.89%,保持超过市场一倍的增长幅度,并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第一:今年前6个月,上海汽车旗下合资企业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实现整车销售61.2万辆和57.7万辆,同比增长27.5%和28%;上汽通用五菱整车销售64.8万辆并继续坐稳微车销售冠军;相比其他自主品牌,上半年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非常稳定,在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中的占比出现较大提升,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8万辆,主销产品形成了稳定的拳头产品组合。
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上长期仍处于巨大的需求拉动进程中,2010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58辆,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空间广阔。而随着合资品牌通过成本控制进一步拉低车价时,自主品牌原有固守的经济型轿车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原本看来十拿九稳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如今也被诸多加速布局的合资品牌冲得七零八落。此外合资品牌借用现有资源、渠道开发“合资自主”,也给传统自主带来了明显的冲击。
然而在周期底部往往是厂家竞争分化的最关键时期。在下一周期波峰到来之前,对新产品、研发和产能的投入,对渠道、网络的梳理、扩张,将决定下一轮的车市王者,2004年前后的上海通用汽车无疑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而目前这个机会也同样摆在了自主品牌的面前,上海汽车自主品牌似乎就看到了这个机会,除了已经连续推出MG3和荣威W5两款极具竞争力的细分市场产品之外,领先中级车市场数年的荣威550也将推出一款2012款产品。
品牌美誉度决定前景
中国车市发展包含着诸多的波动期,从历史数据来看,2004年在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下,出现了乘用车市场增速从一季度的44.5%下滑到四季度的-0.6%的剧烈波动;2008年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也出现了类似现象。在2011年上半年的市场调整中,自主品牌的整体市场份额出现了6.1%的大幅下滑引起了各界关注,舆论指出是否“脚踏实地搞自主创新”是自主品牌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的关键。而在发展过程中,不同自主品牌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导致了今天迥异的市场结果。
业内人士认为,做高端品牌推高端车型是每个企业的梦想,中国汽车品牌当然不会例外。但问题是;这些中国的品牌是否已有了向上发展的条件、能力和实力,我们的基础能否达到了向上发展的要求。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李永钧认为,自主车企推出高端品牌,销售并不理想。价格越往上走,消费者对品牌的诉求越高,品牌弱势是自主品牌的一个命门。
目前一汽奔腾和上汽荣威,都意外的杀出一条血路,在B级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其中长期位列中国第一并在世界500强中位列151位的上汽集团,其自主品牌的过去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01.8%。强大的上汽集团为上海汽车自主品牌带来的还有国内第一流的汽车管理团队,以曾重塑上海大众辉煌的陈志鑫为领军人物,主要由来自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最新在上海安亭落成并投入使用的上海汽车技术中心造型楼,建筑面积11930平方米,是全亚洲最大的汽车造型中心,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往往背负着在几年时间内就需要越级,甚至一开始就要冲击中高级车的重担。因此整合全球资源,并进行有机的结合,就是这类品牌所面临的一道槛。
不过对于抛弃低利润、低价格的传统自主品牌“切入点”,而选择中高级车这个细分市场,对于品牌建设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国内高端自主品牌建设已经完成了知名度的培育,进入培育品牌美誉度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