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路过一个肉菜市场,门口经常停着一排买菜车,其中不乏宝马奔驰奥迪,甚至有一天还出现过一辆保时捷跑车,我总能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费劲地停车,来回倒腾,在一个穿迷彩服黑胖保安的指挥下,费心巴力地将庞大的车身退入到狭小的停车位里。是的,他们就是这样,开着八十万块钱的车子,来买八十块钱的鱼肉蛋菜,十分钟的变形路程,他们也乐此不疲。
这样的情景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饱尝轿车利弊企图返璞归真的西方人甚至吃惊,东方人为什么对汽车保持着天真乐观的热忱。瑞士一位汽车研究家茨威格说:“今天,当半个地球警觉的舆论对汽车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而另外半个地球上的人们则认为他们被残酷剥夺了享受汽车带来好处的机会。”在发展中国家更多的人们以为:对汽车的排斥,是人文知识分子的怀古幽情,是有车者的无病呻吟。正如事物的两面,知识分子和学者们正以公允的态度、悯人的胸怀奉劝中国不要涉入轿车迷途之时,而汽车商们正竭力向中国鼓吹轿车是跨进现代生活门槛的通行证,正不遗余力地将他们的各种大车小车一齐推向中国市场。
伟大的城市学家芒福德一直是以批判的态度看待汽车。他说,“在波士顿,如果街上没有汽车的话,它的全部人口可以在1小时内集中到波士顿广场。假如用小汽车运送,也许要好几个小时,而且除非这些人放弃他们难以停放的车辆否则也许永远不会到达目的地”。
时至今日,波士顿人民如果要去他们的市民广场,不会步行,也不会开车,他们会选择乘坐地铁,芒福德用来佐证城市转运效率的论据,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大运量的轨道交通,这是他当时没有想到的,事实上,美国大城市的出行发展史,就是遵循着步行-马车-小汽车-公共交通这一轨迹的,将视角转换到深圳,必然也是如此,城市发展轨迹是整个经济环境,国民素质,社会土壤,政治制度合力酝酿的结果,它是一台沉重的机车,并不会因为一个城市学家的口哨声而改变方向。
买车开车的依然会开车,这是由人性懒惰决定的,除非菜市场出现淘宝式下单冷链快递到家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