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将寿终正寝的传言暄嚣尘上,使国内汽车市场一片骚动。然而,随着第六批推广目录的发布又使谣言不攻自破。工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纷纷辟谣,似乎证明了要将节能补贴进行到底的“决心”。然而在“决心”背后,节能补贴是否因为资金而难以为继,未来将会采取什么形式?都成为了当前的难题。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我们从未说过节能汽车补贴要取消,至于资金用完后是否延续,要看最后的评估结果,再进行讨论。未来将制订汽车消耗量发布办法,建立健全汽车节能管理制度,形成基于车辆燃料消耗量的财税奖惩机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向记者指出。从张司长的话中不难看出,虽然在节能补贴是否将继续进行的问题上,工信部已经给出了准确答案,但是在如何进行上,却逐渐变成一道难题。
其实,去年6月份财政部拨付120亿元专项资金,按照每辆车补贴3000元,计划补贴400万辆节能汽车数据推算,到今年6月,专项补贴资金将会花完。因此对于资金用尽的担心才开始普遍传开。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节能补贴即将取消的谣言很可能是销售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今年2月以来,国内的汽车销量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4月更是出现了双负增长,这与2010年风光无限的汽车市场不可同日而语。为了迫使消费者下单,部分销售人员很可能会利用节能补贴将尽的谣言。
当然,除了这些表面原因外。更深层次的“因”恐怕还来自今年汽车销售预期的不断调整。由于限车政策的实施,一线市场比原计划销量大幅缩水,业内的失望情绪开始大幅上升。再加上2010年年底的政策导向,利好政策不断抽空,这次资金将近的节能补贴,难免引发了业内的担心。这表明对于今年汽车销量的信心正在消失,节能补贴正在被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节能补贴助力甚大
那么这根“救命稻草”到底有多大作用呢?
实际上,消费者和业内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消费者更多的是看到优惠金额的作用,而专家则更看重节能补贴对行业的引导。
根据一份调查数据表明,虽然81.35%的被调查者介意所选车型能否进入节能补贴目录,但是其中56.7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增加补贴额度。相对于车企动辄上万元的优惠来说,30
0
0元补贴太低了,可有可无,并未对购车造成影响。对于这种看法,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市场中心总经理迟亦枫认为:“惠民工程中的3000元补助条款,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一款小排量车型补助3000元现金后的优惠力度,远大于2.5%购置税的惠及额度。
而迟亦枫的看法也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就指出:“对于已经增速明显放缓的汽车产业,应适当考虑鼓励。”而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也认为:“对于当前不好的车市状况来说,取消节能补贴,无疑将是雪上加霜。节能汽车补贴政策不单纯是刺激市场需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引导作用,节能汽车应该是以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据悉,截止目前工信部已发布了6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到今年3月底已补贴节能汽车170多万辆。下一步还将再加大扶持力度,引导节能汽车发展。由于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待时日,因此大力发展汽车节能技术,全面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是现阶段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
新标准呼之欲出
其实,就算工信部没有出面辟谣,节能补贴取消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就在5月17日,第六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才新鲜出炉,共有长安铃木新奥拓、雨燕、天语SX4、东风日产新骐达、广汽本田飞度、大众朗逸、明锐、晶锐、POLO等17家车企的86款车型赫然在列。刚上榜就取消补贴,岂不等同儿戏?
在5月20日举行的世界汽车产业论坛上,张相木介绍了进一步推广节能汽车的三点具体举措:一是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发展汽车节能技术,进一步提高汽车节能环保水平;二是制订发布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和重型商用车燃油消耗目标值;三是制订发布汽车消耗量发布办法,建立健全汽车节能管理制度,形成基于车辆燃料消耗量的财税奖惩机制。
据悉,调整后的节能补贴政策门槛将提高10%,按照第三阶段油耗限值标准给予补贴。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公布综合油耗的节能补贴名单中,车型百公里综合燃油消耗量小于等于6.2L的车型只有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也意味着,如果新标准顶替原有的补贴原则,就意味着大多数车型将被迫出局。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表示,如果节能补贴的门槛提高,应该是针对以后进入目录的节能车型,对已经进入名单的车型不会有影响。可以想象,随着新标准的出台,补贴将更为合理,而对于已经失去信心的车企,节能补贴也将最大程度上为其2011年的销量提供助力。
TIPS工信部将推动实施节能减排的“双重战略”
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汽车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政府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快发展步伐。然而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待时日,因此大力发展汽车节能技术,全面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是现阶段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综上所述,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作为新兴的汽车大国,将实施双重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