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连续两个月轻微下滑,很多人就大喊受不了,认为市场调整是因为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免等政策过早退出所致,于是呼吁政策不能退,政府应重新考虑刺激车市。
可是,中国车市真的需要刺激吗?稳居世界第一的1800万辆的市场规模已经够大了,在这么庞大的市场里,能不能生存发展,要看企业自己的本事。整体市场最近虽然有所下滑,但某些细分市场——比如SUV以及高档轿车,某些品牌——比如长城、起亚,还是有很高的增幅,市场已经从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走了出来,未来是快速升级的白金十年,只要能把握住这个市场节奏,中国车市依然机会无限。
没有哪个行业可以一直无限制地高增长下去,无论是2000万辆,还是2500万辆,中国车市一定会在达到顶峰之后进入平稳起伏状态,中国汽车行业要适应那样的市场常态。难道非得靠政策刺激出又一个高增长的黄金十年才行?新车销量非得达到3000万辆、4000万辆才行?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刚性约束,都决定了那是不可能的。
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对重点行业进行阶段性的刺激和补贴,是有必要的,但是任何行业都不能长期靠政策吃饭。当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买车的政策,虽然令整个行业狠狠地爽了一把,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明显。中国新车销量非正常地连续两年井喷式地增长,打乱了市场自身的节奏,破坏了市场秩序,导致整个行业陷入疯狂的产能大跃进,渠道大跃进,为未来的发展埋下无穷隐患。
任何市场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政策的介入必须小心翼翼,可是,我们的政策干预往往失之野蛮粗暴,这边还在发放着补贴,那边却又开始限制上牌。车市的这一轮“鼓励-限制”的政策干预,和之前的房地产何其相似,先是打压房价,后来又鼓励买房,再后来又是史上最严限购令,市场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
任何好的政策在实际执行当中,都有可能走样变形。比如3000元的节能惠民补贴,初衷是鼓励环保节能和自主创新,但看看那些越来越长的受补贴车型名单,有多少是代表了这个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的?而且,名单太长了,本应是重点鼓励,结果弄成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优惠。技术先进的真正好车,是不需要那3000元补贴的,市场上就有不少车型一面领着国家发的3000元补贴,一面却在加着价;于是,这种本意是鼓励先进的补贴,真正鼓励到的反而是那些落后产品。
有时候我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行事,以为可以走出一条捷径,或者实现弯道超越,但结果却可能是走得更曲折。比如我们现在对纯电动车的补贴力度已经够大,在深圳,买电动车最高可享受12万元的补贴,还可获得免费安装的两个充电桩,但是,纯电动车并没有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约也难以发展起来,因为市场暂时还不接受。我们大力补贴纯电动,而不鼓励混合动力,但是,混合动力恰恰可能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政策搞错了方向,最后还是要市场来买单。所以,别以为拿着补贴很爽,你以为喝的是补品,却往往吃进不少塑化剂和三聚氰胺。
换个角度,现在买得起车的人起码不应算是穷人,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等那么多公共事业都还很不完善,很缺投入的情况下,任何对买车行为的补贴,都有失社会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