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让湖南岳阳闻名遐迩,自古文人墨客纷纷投向岳阳楼竞相抒怀。近日,因为“一滴油”却让中石化这家石化巨头在岳阳这个名胜景地经受来自媒体舆论的强大压力。
在媒体的陆续曝光中,岳阳当地出现大批汽车油路阻塞,同时伴有加速无力、抖动以及噪音变大的现象自“五一”长假之后便已有风声传出。
一则流转于部分论坛出自岳阳市委宣传部关于“《岳阳晚报》(岳阳市委机关报)违反宣传禁令被通报批评”的信息暴露出当地政府在对待该事件的立场上出现了利益倾向:对《岳阳晚报》通报批评,理由是该报于5月11日刊发题为《多辆车疑因汽油出现故障加油站否认与油品有关》的报道属于严重违纪并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据网曝的信息显示,岳阳市委宣传部曾在5月9日对岳阳市级各媒体下发通知,三令五申:“关于中石化个别加油站油质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鉴定,暂不做报道。”不过,随着消费者投诉的激增和事态不可控地向前发展,以及各地媒体的群起攻之,岳阳当地政府试图对央企维持“正面宣传”的努力显得有些徒劳。
但是突破当地政府对相关报道的封锁并非易事。“从最初出现‘问题油’传闻,到最终被证实消息可靠,这其间过去了约为25天。”大连畅销都市报《半岛晨报》除了掐算出这一漫长过程所延误的具体时间,更多地表示了忧虑:“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单凭岳阳中石化的力量,是无法将‘问题油’这一消息隐瞒如此长时间,必须有多股力量共同介入,才能让群众25天不明真相。”
所幸,在外地尤其是京城媒体等其他各种力量的介入和攻势之下,目前中石化方面已展开涉案车辆故障受理,并对4月26日至5月10日期间到中石化岳阳加油站加油的车辆实施免费维修。不过,始终坚称“油品合格”的中石化所采取的这一举措并不能足以让外界的愤懑释然,新华社“中国网事”质疑:“影响近万台车辆的‘问题油’到底来自于何处?为何被中石化大面积销售而不自知?”
“油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油’可能是由某项金属添加剂导致,但该指标不在国家检测标准范围之内。”中石化岳阳分公司经理元立峰的这一表态也是目前中石化对待该事件所持的主要立场:愿意承担相关责任,拒绝承认油品质量问题。人民日报旗下《京华时报》在评论中发声质问:“果如中石化所言‘问题油’符合国家检测标准,那就不是油品有问题,而是检测标准有问题。如果是检测标准有问题,中石化何以要承认‘问题油’的存在,承担巨额维修费用?”
同时,在省市两级初步检测油品都合格,送更高机构(北京)检测暂时无果的前提下,中石化方面正在试图将责任推向第三方——系“外部采购”,而对照此前坚决否认“外部采购”的表态,中石化可谓“自摆乌龙”。
据《中国经营报》称,中石化方面的这一“改口”主要是从5月26日开始,此前中石化岳阳分公司相关人士对于“私下从外面买油的传闻”给予了否认,《每日经济新闻》在26日的报道中援引中石化岳阳分公司相关人士的话语证实,“我们岳阳分公司接受统一配售计划,我们不可能从外面买油,我们没有这个权利进油。”此后,包括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第一财经日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中石化“相关人士”的回应口径显然已经得到统一:“这批油系外部采购且之前送检显示均为合格油品。”
“中石化在湖南主要有三大公司,分别为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长岭炼化和中石化湖南省分公司。前两者都地处岳阳,中石化岳阳巴陵石化公司主要生产石化产品,长岭炼化则是湖南的主要油品基地,中石化湖南省分公司及其下辖的各地市分公司则负责购油,向旗下加油站配送油品和对外销售。”作为较早跟进报道湖南岳阳“问题油”的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在5月26日的报道中对“问题油”的可能出处作了进一步披露,调查发现“种种迹象显示,问题的环节可能源于中石化岳阳分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同样于26日援引中石化集团一位相关人士的话称,“这批油是外部采购的,并非如媒体报道那样来自公司内部炼厂,现已封存。”在“从多方渠道了解”后,该报在第二日(27日)的报道中得出“阶段性”结论:“确定这些‘问题油’并非中石化湖南当地的长岭炼化、巴陵石化所产,企业内部猜测可能来自于安徽,属于外部采购油品。”据该报称,涉及到这批“问题油”的加油站可能有70多座,当地公安部门已于日前对“问题油”展开正式调查。
事实上,此次岳阳事发并非是中石化首次面对“质量门”。京城畅销报纸《新京报》在回顾中便揪出了中石化自2010年1月以来发生在香港、河南和海南三地的多起因加油后车辆出现异常反应的事件,分别为:香港“小巴在加气后频频死火”、河南安阳“车辆抖动、死火”、海南海口“轿车死火、怠速不稳”。其中,翻开有关中石化的案宗我们即可发现,去年3月发生在河南安阳、新乡、焦作等地因锰含量严重超标导致发动机内活塞连杆、活塞环等部件严重腐蚀的事件曾引起全国范围内的轰动,涉及车辆也一度达到数万辆(比起岳阳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中共郑州市委机关报《郑州日报》报道了当时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田中山为此在通报会上向消费者鞠躬致歉的一幕。这是中石化对外公开的一次难得的深情道歉。
巧合的是,据《新京报》称,“此次岳阳93号汽油问题与去年中石化河南出现问题的汽油都来自于中石化的外购汽油。不同的是此前河南的外购93号乙醇汽油,是未经检验的不合格产品。”该报同样非常困惑地表明疑问,“此次中石化表示目前检测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如果产品合格,为何还会出现问题?”这一问让试图用普通大众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来解释的中石化情何以堪。
对于问题屡犯的中石化,上海地方门户东方网选登了评论人士杨国栋的文章,文中指出:“中石化加油站出售的汽油出现了质量问题,造成车辆受损,理应承担问题车的维修费用与车主的误工损失,而且有关部门还应追究中石化岳阳公司出售问题汽油的责任,依照《质量法》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批评不可谓不严厉。
但有关中石化或者说成品油质量问题的投诉在批评声中一直时有发生。昨日(30日),《每日经济新闻》的官网转载了一篇来源注明为温州网,题为《中石化温州再曝问题油汽油掺水致汽车“罢工”》的报道,一位本田轿车车主爆料称“其与其他车主的多辆轿车在温州市区的中石化西山加油站加油后无法正常启动,而后他们从油箱中取出的油中竟然含有大量的水。”
文末,借用重庆门户华龙网登载的一篇针对中石化岳阳事件发表的评论文章中的一声疾呼:“中石化卖问题油,社会良知在哪里?”该文作者认为,“中石化对待问题的态度是企业社会良知的映射。因而,中石化应该诚恳道歉,自上而下深刻反省,严惩相关责任人,否则消费者就有可能继续为中石化问题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