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汽车 ·教育 ·房产 ·旅游 ·彩票 ·健康 ·装潢 ·游戏 ·票务 ·IT ·文广 ·监察 ·侨办 ·司法 · 宣教 · 浦干 · 仲裁  · 婚庆 · 企业 · 搜索  
排行 ·博客 ·男女 ·亲子 ·交友 ·购物 ·美容 ·团集 · 导医 · 家装 · 女性 · 综治 · 星库 ·电影 · 俊杰 · 文艺 · 开发区 · 诚信在线  
媒体札记:上海车展全民狂欢前的思考
2011-4-21 10:09   作者:盖世汽车网

  万众翘首而待的第14届上海车展拉开帷幕,本周将全面进入上海车展时间。从四大网络门户关于车展的专题报道便可大致窥见本届车展之概貌,香车美女一如往昔,极具眼球吸引力。

  在新车迭出(1100款参展车型中,其中75款属全球首发车型),以及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参展企业,不惜血本兴师上海足见汽车大国已经享有应有的威望。“全球最重要车展”、“汽车行业顶级盛宴”、“饕餮盛宴”等荣誉称号频现文章标题。正如《劳动报》所言,4月的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前将再现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盛况,“两年一次的上海车展已经成为申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根据展会主办方公布的参展信息,全球汽车巨头均将悉数到场:德系代表大众集团携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西亚特、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7大品牌登场,展台总面积超过8500平方米,创上海车展之最。宝马和奔驰也将各以50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盛大亮相;地震阴影下的日系品牌,如丰田、日产等参展规模也分别达到49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参展车型数十款,其中不乏全球首发车、概念车甚至于日本企业最为得意的优势——智能机器人;以通用领衔的美系三大同样不逊色,不赘述通用45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如何宏伟,单福特便已亮点颇多:3款亚洲首展的全新电动车型及1款亚洲首发概念车。

  除去大众化的汽车品牌,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世爵、劳伦士、捷豹、路虎等豪华车品牌也无一缺席,《广州日报》称之为“个个都是狠角色”。

  主场作战的自主品牌参展阵容也相当惹眼。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以及北汽六大汽车集团齐聚,吉利和奇瑞的参展面积接分别达到3000平米和2600平方米,自信心大为膨胀。长安PSA、东风裕隆等新设合资公司也迅速加入这一狂欢盛宴,“汽车大国”之百花争艳盛况再次上演,阵容之强大较之往届有过之无不及——23万平方米的总体展出规模,比上届增长35%,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家中外汽车厂商参展。

  上海车展的火热气氛毫无避讳地吹向股票市场。《法制晚报》发现,上周仅有三个交易日,在周三、周四连续调整后,周五汽车股整体大幅反弹,汽车整车指数上涨2.93%,乘用车指数上涨4.87%,客车指数上涨1.88%。汽车板块略强于近期强势的沪深两市。正如该报所总结,“各大汽车厂商在车展上发布的新车、新技术和新概念,其巨大的广告效应自然让这些企业成为关注的焦点,也有望成为股票炒作的理由。”“想不被关注都难。”

  但是,汽车股的向上行情未能得到保持,华富财经分析称由于3月份汽车零售额增速大幅回落,汽车股在15日受压,当中庆铃汽车(01122)、长城汽车(02333)、比亚迪(01211)及吉利(00175)跌1 %左右,东风(00489)跌2.06%,华晨中国(01114)微跌0.39%。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市场整体增速还会进一步走低,下半年不排除下降的可能。不过,在上海车展谢幕之前,任何对市场担忧的言论都将被车展激动人心、乐观向上的口号所掩埋。事实上,当香车美女四周环绕和读者关注度异常集中地指向车展的时候,媒体自身如何跳出车展这一“围城”已经成为一道难题。

  在今年2月,一篇来源属自上海车展官网的文章全文摘录了纽约时报刊登题为《三大车展接连举行各大车企应接不暇》的评论文章所称,在3月的日内瓦车展之后,相比紧随上海车展开展的纽约车展(将于4月20日开展),上海车展显得更为“国际化”。具体理由则可直接参考本文前述部分对上海车展的规模描写。不过盛况之下,隐忧亦在。

  说是隐忧,或许用产业痼疾形容更为恰当,那就是自主品牌发声无力。201上海车展本土企业尽管在展会的投入上不计成本,但“主角”之位依旧将拱手让位于外资。这也给以A级车展定位的上海车展掺入了水分。

  就车展规模而言,上海车展甚至已经超过了巴黎车展、日内瓦车展、东京车展以及底特律车展,仅次于法兰克福车展。不过,从参展企业的国籍来看,除日内瓦车展,其他三大车展的主要阵营均为当地企业,本土品牌掌有无可置疑的话语权。自然,匹配如此规格的车展,非“汽车强国”不能胜任。因此,我们在狂欢之余应得理性看待自身的“大”和别人的“强”。《华西都市报》引述《新闻晨报》汽车主笔唐华的观点称,“上海车展与东京车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唐认为,在参展规模和企业活动费用方面,上海车展很牛,但是从市场的根基、研发的能力以及理性的消费观方面则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要光看表面和规模,还要关注竞争力、制造的文化以及批判的国民性。”

  “我是车企,我想看同行如何模仿,对手如何超越,想听车友如何谩骂与称赞,想看媒体如何报道。”尽管文中未加任何注释,《京华时报》通过凡客体表现的这一抒情语句的主语让人很难不往自主品牌头上套。《辽沈晚报》在评论中称,“消费者也由不成熟到成熟,对汽车的理解、用车习惯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变化,(自主品牌)简单的把国外的原型车搬到中国,或者简单的小修小改,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靠玩概念、炒噱头更难打动消费者。”

合作伙伴
 | 
Copyright 1996 - 2007 cnauto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及建立镜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