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汽车工业仍然面临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首先是经济总量规模继续增大的机遇。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后5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55万亿元大约相当于美国2010年GDP的60%,确实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次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温总理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收入增加,消费结构会发生转变。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2010年超过4000美元。权威部门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按55万亿元算是6000美元左右),2030年约为1.23万美元。
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为经济的起飞阶段;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10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意味着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入中期加速的新成长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转换;社会结构变迁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成长阶段;人民生活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
国外交通发展史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小汽车开始成为人们首选的机动化个体交通工具,人均GNP在3000-5000美元之间,大部分国家的小汽车千人拥有水平在100辆左右,随着人均GNP的增长小汽车的拥有量呈上升趋势。
上个世纪末,国内预测到2004年前后人均GDP会达到1000美元,国内私人汽车需求会迅速增加。但是讨论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时有关部门对这一需求估计极其不足,规划中特意指出:“轿车进入家庭不太可能出现爆炸型的需求,而将是依次渐进的。”发改委认为2015年汽车需求量将是2500万辆,这个数量估计在2012年就会达到。
预测市场失准,不仅汽车生产企业出现生产能力紧张,加班加点,城市管理方面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道路拥堵情况加剧,静态交通管理滞后,许多城市管理者对私人汽车的剧增毫无思想准备,惊慌失措之下做出的反应只能是“限制”。我国汽车普及的进程刚刚开始,各地对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是城镇化的机遇。温总理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温总理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国务院已经把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