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实现"市场换技术"的最后一根稻草。最近,接连听到合资企业做自主的消息,先是长安马自达、后是南北大众,加上去年此前广汽本田推出的"理念",以及通用和日产,国内掀起了一场合资车企的自主品牌热。
"合资自主"表面看似希望借助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的推出,利用合资公司外方的产品平台,促进中方研发能力的提高,进而带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升级。但在这股合资自主热的背后却是产能的竞争。
2009年初,在国家发布《2009-2011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中,多次提出要"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整车研发,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这也意味着,合资品牌要进一步发展,新建工厂后必须要推出合资自主品牌项目。
事实上,在合资企业各方签署的经营合同中,大多包含有外资帮助中方开发自主车型的约定,业界普遍把这一条文理解为"合资自主换产能"。这是继"市场换技术"后,有关外资厂商开展中国业务的又一个隐形门槛。然而,在这些合资自主品牌中,除了品牌是自主的以外,合资自主品牌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仍是依靠外方的力量,很难形成自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在对"合资自主"的概念上认为,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都是此消彼长的,过去高速发展的10年中,合资品牌无疑一直扮演着主角,中国市场创造的巨额利润一度帮助跨国汽车巨头们渡过了难关。但是中国不仅要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还希望成为世界的汽车研发中心,这无疑是合资品牌应该贡献的一份力量。
不过,在我们所看到的"合资自主"产品中鲜有中国研发的影子,更多的合资自主车型是基于合资品牌原有车型基础上进行的二次研发。简而言之,合资自主品牌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方能否获得外方技术输出支持,才是自主的关键所在。
通用中国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衡量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630是否为自主品牌,关注的不是品牌,而是要看自主的实质。在630上,中方的研发人员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参与了整个研发过程,同时为致力于在中国更加长远的发展,上海通用还建立起一套自主研发的体系与流程。
诚然,对于"合资自主"还不能一刀切,有了"合资自主"毕竟已经让市场换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
然而,在中外双赢的同时切忌不要忘了"合资自主"的目的不是为市场,而是要在自主中找到中国壮大自主的方法。对于那些只为了追求市场,缺乏诚意的合资企业,匆忙推出的自主品牌,我们宁可不要。没有研发支撑的"合资自主"最终还是会退出"舞台",这一情景将在未来得到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