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8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10年工作汇报,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指出,要集中力量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
12月29日,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公车问题将成为2011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作为首项清理的重点工作,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出台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的新的规定,这个规定将会比过往更加严格。在这轮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公务车改革下,公车配备标准以及公车的总数量都会下降。
公车治理列入政治局会议,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公务用车存在诸多问题
关于公车改革的话题已经提了很多年,全国各地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公务用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违反规定配备公车,公务用车过多过滥。按照国家规定,省部级干部才有资格配备专车,副部长保证公务用车。而这些规定早被突破,一些地方甚至连派出所所长都配备有专车。
二是公务用车大量占用公共资源,导致财政紧张。公车数量严重超标,再加上档次也超标。在许多地方和部门,公车开支成为行政支出的最大宗开支,挤占了其他开支。有报道称每年公务用车耗费资金超过千亿。由于信息不透明,到底全国有多少公车,每年消费多少资金,都是未知数。
三是公车私用严重,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四是公车过多,使用频率也高,占路时间长,对城市交通拥堵贡献很大。前几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北京一半公车不许上路,交通拥堵立即得到很大缓解。
公车治理难在哪里?
有人说,公车治理无疑是一场革命。因为有资格乘公车开公车的都是有权人,让他们革自己的命,谈何容易?
前些年各地出台了一些公车改革货币化的方案,按照不同级别每月发放一定的交通补贴。结果一些地方的公车补贴变成了滥发钱,有的官员每月发放的公车补贴和工资差不多。
公务用车顾名思义是用于公务的,但许多官员已经把公车消费当成了职务消费。公车变成了私家车。一种情况包括接小孩送小孩上学,家里的私事都是用公家配的车。一种情况是一些官员长期开公车,连周末去钓鱼也用的是公车。既不用买车,也不用交油钱交保险。职务消费替代了个人消费。
如果严格限制公车私用,许多官员会去购买私家车。而这些官员是有购车能力的,还可以拉动汽车消费。
要从立法高度治理公车
公车治理是打造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倡廉的重点之一。要彻底治理公车,光靠搞专项治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关键是要法制化,同时加强监督,才能治标又治本。
公车采购和使用,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首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明确财政拨款的程序、使用规范和事后审查。从源头上卡住超标配备公车和超范围使用公车。
另外要提高财政的透明度,加强对财政拨款、用款的监督。各单位要把自己的公车数量和车牌号码放在网上向社会公布,让公车暴露在阳光下。同时严格遵守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对其配备的公车数量和标准以及单车的排气量和价格是否合理,在网上解释清楚。
只有完善立法,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标准和规定,并加强监督,公务用车的种种弊端才有可能得到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