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四五月份,全国产销同比、环比负增长或许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调整时期。无论是购置税减征等优惠政策的相继退出、北京缓堵新政的实施,还是日本地震对日系车的冲击、锦湖轮胎产生的信任危机等等,都令今年上半年的车市命运多舛、跌宕起伏。为此,本报整理了上半年汽车市场最具影响的6件大事,供广大读者参阅。
1月最揪心
北京限购令恐成风向标
事件回放:
年初开始实施的北京限购令影响可谓深远。截至6月26日,北京市共摇号产生了11.76万个个人和单位指标,但从北京车市整体销量看,摇出的号牌数量显然没有完全转化成新车销量,释放率仅为30%左右。北京车市销售为此大幅滑落,大批经销商面临倒闭或转行。目前,最令业界担心的是,这一新政是否会扩散到全国其他一线城市,并因此对整体车市的消费信心带来打击。记者点评:
“是否应该摇号购车”,自从北京缓堵新政实施以来就一直引发争论。缓解交通拥堵必须从完善城市规划着手,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即使北京的示范效应会起作用,我们还是愿意相信,每个地方政府都有处理这一问题的智慧,而不是直接照搬照抄北京的新政。
2月最无奈
油价两次上调持续飞涨
事件回放:
为了与国际油价接轨,国家发改委在2月和4月两度上调油价,目前国内93号汽油平均价格已经达到7.5元/升,97号汽油更是突破了8元/升,不少消费者都担心国内油价不久将突破10元/升大关。发改委更是表示,国内油价仍未涨到位。记者点评:
所谓的“国际接轨”使得近年来国内油价一路飞涨,虽然偶有下调,但每一次小幅下调迎来的却是更大幅度的上调。因此,今年的两次上调都在消费者意料之中。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的油价已经超越了美国。未来能否真正实施公开透明的油价机制是影响消费信心走向的关键。
3月最惨痛
日本地震重挫日系车
事件回放: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故,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极大冲击了日本汽车行业,丰田、本田、日产共有22家工厂被迫关闭。而这也震断了我国日系合资企业零部件供应链。在部分城市,日系三大车企的主流车型优惠严重缩水,甚至一度出现加价销售的情况。记者点评:
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是深远的、全球性的。但任何灾难都是暂时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从6月份开始,日系车产能开始逐渐恢复。为了夺回失去的市场,日系车不惜拿出大幅优惠来宣告重回市场。
4月最瞩目
上海车展再创规模纪录
事件回放:
今年的上海车展,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厂商参展,展区总规模超过20万平方米,全球首发车75辆,展出车辆高达1100辆,参观人数达71.5万人次,无论是布展规模、展车品类还是参观人数,都创下了历届车展之最,堪称今年全球规模、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展之一。记者点评:
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之后,以北京和上海车展为代表的国内A级车展已经在规模上超越了全球四大车展,但技术水平和风向标作用达到国际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月最闹心
产销“双降”车市现疲态
事件回放: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四五月全国汽车产销连续同比、环比双降,宣告持续了两年多的“井喷期”终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下滑主要原因包括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退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的实施、油耗准入政策的实施以及日本地震影响等。记者点评:
产销下滑的原因很复杂,有政策的影响,也有经济形势的变动。同时,在持续“奔跑”之后歇一歇,停下脚步休整一下,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和广大厂商来说非常必要,这也是业内专家的普遍共识。希望所有厂商能够借此机会调整自身的发展节奏和规划,更加脚踏实地地取得内在实力的突破,而不再仅仅追求数字和销量。
6月最振奋
中汽协发布数据提振车市信心
事件回放: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6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12.20万辆和110.92万辆,环比增长7.46%和6.05%,同比增长7.17%和6.21%。在经历了1-5月的低谷尤其是4、5月的负增长后,车市终于在6月显示出复苏迹象。记者点评:
利好政策的全部喊停、北京限购令的实施、交通拥堵、使用成本上扬、日本地震对产能的影响是上半年车市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而伴随日系车产能的渐次恢复,新车扎堆上市,价格与服务的多方刺激以及市场需求的恢复,下半年车市有望转好。这无疑给惨淡的车市注入了强心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