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设备的出现,寻呼机价格的降低,1992年12月28日,北京无线局西直门营业厅正式开业,“127”自动寻呼台正式运营,之后2年,无线局带汉显功能的寻呼台也开始运营。
“相比电话机,寻呼机实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虽然是只能接收,不能发送的单向方式,但在那个商品和通信手段均极度匮乏的时代,已经足以引起老百姓的狂热了。”依靠寻呼机销售创业起家的迪信通董事长刘东海对记者回忆说。
很快,寻呼机收到信息的“B——B”声,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流行声响,老百姓形象地把这种发着BB声的小黑匣子称为“BP机”(BB机),拿着BP机等着回电话的人,在公用电话前排起了长队。
刘东海说,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种流行符号,BP机的标准佩戴方式是,用机子上的卡子别在皮带上,为了防止丢失还要用一根金属链子拴着,但一定要把衣服束在腰带里面,这样可以把BP机露出来,让别人看到了有面子。
和BP机的流行对应,“有事CALL(呼)我”成为老百姓的流行语,就连当时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也是:MOTOROLA寻呼机,随时随地传讯息。
一个数据可以显示90年代初期北京寻呼业的火爆场景。1992年春节,北京126寻呼台每小时寻呼达到了1万次以上。随后,政策的支持也适时而至,使全国各地的寻呼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效应迅速呈现。
1993年,原邮电部出台第55号文件,社会经营单位获准进入电信业务市场,寻呼市场至此全面开放,到1998年初,中国寻呼业务超过了6500万,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在13年中的年均增幅高达110%,而鼎盛时期,寻呼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用户超过8000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