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项运动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呼啦”一下子风靡了大连的大街小巷,占据着老百姓的饭后茶余时间。它就是呼啦圈。在很多人家,呼啦圈成了家庭引进的第一件健身器械,每晚饭桌一推,全家老小齐上阵,直到转得汗透了衬衣、头发晕了才住手。更时髦的人,每晚还报班跳起了健美操。形体、身材、气质……这些以前存在于潜意识里的优质生活词汇跳脱出来,健康生活方式的雏形在大连人的追潮中逐渐清晰了。
呼啦圈在家人中传递有一个画面,很多人都会有印象。当时,很多学校大门前,小贩们推着自行车,车把手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呼啦圈,几块钱一根。真正开启对呼啦圈狂潮的,是一个叫欧阳贝妮的小姑娘。1994年,她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几十根金光灿灿的呼啦圈在她身上同时飞转,脖子、腰腹、腿弯都能转出真功夫,让大家着实开了眼。从那以后,呼啦圈在大连就火了,街道上,随时能看到小青年旁若无人地扭着腰胯,中年妈妈们穿着高跟鞋就敢转,最好笑的是,有些协调能力稍逊的胖叔叔也来比划两下。大连外国语学院体育老师张丹对此情此景仍然记忆深刻,“当时青少年宫群文部还组织了呼啦圈比赛,我们学校还组织代表队参加了。这显然比体育课上枯燥的跑步、高抬腿、跳远更有情趣,而且我们还在其中加了很多艺术体操圈操的动作,比简单的转圈更好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