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油价格逼近100美元关口时,全球汽车业为之动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短短两周内,整车类股票跌幅近30%。如何应对高油价时代的汽车竞争,是中国汽车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传统汽油发动机领域,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巨头间有着横跨半个世纪的距离。那么,在高油价时代,我们拿什么与国际巨头抗衡呢?在漫长的汽车产业链中,又有哪些有识之士能找到“藏宝地”呢?
在这破局关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于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巧合还是某种导向?新能源汽车能成为中国汽车超越跨国汽车巨头的最佳路径吗?
本土企业观点
研究汽车工业史,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汽车与能源之间的矛盾曾经成功地改写了世界汽车业的势力版图。30多年前的石油危机给了以省油为特点的日本汽车崛起的机会,市场对质优价廉的车型的偏好由此拉开序幕。自此,一直由欧美汽车公司把持的世界汽车业也变成了西欧、美国以及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汽车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一势头今天依然在继续。
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长城汽车没有政绩上的要求,没有外界压力。我们需要向投资者交待。单纯搞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没有意义。
最现实的是高性能柴油动力汽车。成本合适,环保性能、动力性能、价格比较容易接受。
新华信集团(上海)汽车市场研究服务副总监孙木子:
中国柴油质量不过关。由于柴油用量少,中国的石油巨头并未将注意力放在柴油上,一些小型企业生产的柴油质量并不过关,因此高性能的柴油汽车无用武之地。据了解,中国石油巨头研究的结果显示,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柴油品质才能跟得上汽车的标准。或许至2009年,柴油汽车才有较大市场。
上海能源研究会副会长赵国通:
十九世纪,全球能源以煤为主;二十世纪,以石油为主要能源;二十一世纪,将向核能发起最后的攻关。核能将成为最终替代石油的汽车能源。
如果将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排队,那么用燃料作能源的汽车最现实,像二甲醚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这些以燃料打底的汽车。排在第二位的是搞电的,像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但纯电动汽车的经济价值不大,充电和发电的时间太长。排在第三位的是氢发动机汽车。主要是因为氢的储存、运输成本高,对安全性的要求也高。氢作燃料时间远远未到。现在耗3度电从水中电解出来的氢,才能发1度电,这是对能源的浪费而不是节能!
跨国巨头观点
有一天,我们现在使用的内燃机发动机将大部分被淘汰。在我30年的汽车业生涯中,这将是从未有过的感受。
米其林集团管理合伙人盛纳德:
其实,轮胎也是谋杀燃油的元凶之一。
在你们汽车的油箱中,20%的燃油都是被自己的轮胎所消耗的,换一句话说,每5箱的燃油当中,就有1箱是被你的轮胎所烧掉!卡车的阻力更大,每个卡车公司所购买的燃油当中,就有30%将被轮胎消耗。加入硅的绿色环保轮胎,百公里可节省0.2升燃油。
马儒韬 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马儒韬博士:
目前中国柴油技术主要用于商用车,乘用车上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在出租车领域,柴油车越来越受欢迎。长春的柴油出租车占所有注册出租车的40%,上海也计划在明年引进更多的柴油出租车。
面对高涨的油价,面对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巨头的差距,科技部部长万钢明确指出,“在汽车发展方向上,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的大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围绕着未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谁更符合国情的争议,三大阵营悄然成型:中小型汽车企业如华泰汽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等纷纷在柴油汽车上投下重金;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等大型汽车集团则两边均不误,其自主品牌项目均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做文章,其合资公司则着力于柴油轿车项目;更多的汽车产业以外的资金,则在诸如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汽车上投下巨资,如上海复星参股上海神力科技,开始渗入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国汽车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几年前就将电动汽车作为其未来发展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