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精彩推荐>正文
[推荐]广汽丰田,请杨二车娜姆代言凯美瑞吧
http://www.cnnauto.com  2007-11-29 10:09   

    如果汽车也有IQ评定,凯美瑞一定是一款智商很低,情商很高的车;如果车厂也有IQ评定,广汽丰田一定是一家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企业。二者相合在一起,就像两条正负极的线头搭在一起发生短路,结果是:自燃!

    2006年半年时间,凯美瑞产量达6万辆,于是有人称呼广汽执行副总袁仲荣为“袁六万”。今年广州车展,袁仲荣在接待部分媒体的时候提出“袁六条”——应对八代雅阁的强势冲击。从“袁六万”到“袁六条”,感谢汽车媒体的娱乐精神,用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麻将牌来为广丰总结,很精辟也很传神。

    笔者觉得作为车迷或者车主甚至媒体,争论凯美瑞和八代雅阁的优劣是有趣的事情,但作为业内人士特别是企业老总以自己的标准来抬杠就很无趣。以我的经验,在汽车界,凡有人单方面宣布竞争车型是低俗恶劣,其实就是宣布自己代表高贵精致,这就很可疑,这才是低俗。你可以自己自娱自乐很阿Q,但不能让业界觉得你很阿炳。

    对于“袁六条”,笔者的观点是这样的:

    驳论1  “凯美瑞”和“佳美”不是一回事

    袁六条第一条:“在全球市场上camry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在北美过去九年赢了雅阁八年,而且在中国已连续十一个月冠军。”

    这里要提醒的是:不要把“佳美”和“凯美瑞”混为一体,虽然广汽丰田一直在努力消除二者在消费者心中的界限,但这相当于“麦当劳汉堡”和“肉夹馍”的区别。在全球市场,丰田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是本田,camry在北美市场压了雅阁8年不假,但新雅阁在北美刚上市就已经实现单月销售3万台,并逼迫凯美瑞下滑也是事实。这说明,美国中国都一样,雅阁对佳美,新车对旧款,都是一个道理。在中国,产品竞争更明显,所以凯美瑞连续11个月销量冠军也只能证明得益于新车效应的作用,并且,这样的表达,有点像“你算老几,老子先前也阔过”,有失TOYOTA大品牌的风范。

    驳论2  在中国和欧美实行双重标准

    袁六条第二条:“丰田的品牌优势。丰田在全球都以品质和安全著称,凯美瑞继承丰田,C-NCAP五星。”

    这个观点是让很多了解丰田在中国表现的行业记者们所愤怒的,丰田的品质和安全在中国和欧美市场实施的双重标准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为我们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一幕:根据新的汽车功率测试标准,在动力系统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丰田大部分06款产品与05款相比功率都下降了4-20马力!其中,丰田的热销车型佳美受影响最大,3.3升V6佳美发动机的功率由原来的210匹降到了190匹马力,配V6发动机的SUV汉兰达也从230降至215匹。迫于压力,丰田汽车已经在美国更改了有关产品配置参数。令人遗憾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丰田也会更改向中国市场出口的轿车有关数据。

    丰田汽车相关人士的解释是,功率的变化是因为美国采用了更加严格的标准,但是中国法律法规并不相同。

    这是十分典型的双重标准!这也是丰田在中国市场宣传的内在品质。联想起曾经嚣张无比的“霸道”广告,锐志、皇冠漏油事件的不作为,也难怪在全球领先的数据分析、财经新闻和商业媒体公司华尔街电讯举办的2006年“中国10大最差跨国公司”评选中,丰田作为唯一的汽车企业荣幸入围了。每个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优势,但要看是在怎样的层面来讲,老是将内裤做龙袍,也不怕沤着沤着就馊了。

    驳论3  消费者痛陈“凯美瑞24条缺点”

    袁六条第三条:“凯美瑞在激烈竞争中致胜的原因是综合性能优越,其整体均衡性无与伦比。”

    从自信到自恋,广汽丰田用了18个月的时间。同时,这样的表达方式已经很落俗套,充分套用了中国众多汽车品牌的自我宣传模式,从QQ到宝马、奔驰的公关稿件上都能看到类似的语言。用膝盖思考都知道这世界上绝对没有“整体均衡性无与伦比”的车,不然,全世界还搞什么汽车研发,一家买一辆凯美瑞照着做就得了,这样的幽默让人颠覆。

    笔者仍然坚持凯美瑞连续11个月的销量冠军得益于新车效应和今年在中国市场同级别车型的竞争对手后继车型的匮乏。“综合性能优越”是个很空泛的概念,网上有消费者罗列的“凯美瑞24条缺点”倒是具体而不失偏颇。其中很难让广丰“综合性能优越”自圆其说的有:凯美瑞噪音大,特别是转速达到3000转以上后,那噪音就让你以为开的是10万元的车;20万元的车中,只有凯美瑞需要更换正时皮带,别人的钢带都是与发动机同寿命的,凯美瑞的每几万公里还是要换的;后悬挂是两连杆的,凯美瑞的悬挂是最差的了,虽然广丰会说双连杆是最成熟的,如果这样,那么成本高且工艺复杂的多连杆技术早就应淘汰了?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批热门车辆的实际油耗数据中,凯美瑞2.0L手自一体、2.4L手自一体的理论和实测综合油耗相差4.6L和5.4L。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笔者坚信消费者的实用感受。

    驳论4  塑料件体现的“尊”,保养费用体现的“贵”

    袁六条第四条:“凯美瑞外观、内饰等更适合中国用户,配合广汽TOYOTA服务更有尊贵体验。”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是一个地域特性、文化氛围、审美情趣、消费理念和经济能力等等因素的综合体,没有单一的指向性。但在消费指导性上,每个品牌其实都有自己的标准,放到巨大的市场中,标准多了也就意味这没有标准。所以,很难理解凯美瑞的“更”适合的依据来源。车评人孟京涛曾经调侃过:从外观设计、人性化设计、安全设计,雪铁龙的凯旋哪一点不比凯美瑞强呢?

    也许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乖,但在旁人看来不过如此。其实凯美瑞的外观给人头部太短,比花冠长不了多少,而且下沉得厉害,有屁股翘头低的感觉。再者,凯美瑞内饰的塑料感太强,使用塑料过多、过硬,门把手太硬,中控台和方向盘上的银灰色部分都是塑料,中控台下部两侧的支栏也是硬塑料,尽管它颜色和灰色聚脂材料的前控台如出一辙,手套箱的塑料显得很单薄,缺乏质感。这同样是“凯美瑞24条缺点”里被谴责的地方,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智商还没低到用塑料件就觉得适合自己的程度。

    至于用这样的品质配合服务更有尊重体验,本身就是对用户尊严的一种羞辱。“尊”是没了,“贵”是有的,如果你了解凯美瑞的维修保养费用是帕萨特领驭的三倍还多,就知道广汽TOYOTA有多“贵”。

    驳论5  把销售数字挂在嘴上

    袁六条第五条:“凯美瑞上市一年半,产品最成熟,性能最出众,商品力量超群。2007年奇迹般的销量已是有力证明。”

    其实,这一条就是对上面两条的重复,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就如祥林嫂的命运值得同情,但祥林嫂的罗嗦和重复让人生厌一样,凯美瑞的成绩值得让人可喜可贺,但颠来倒去的念叨真的很像唐僧。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条里面的两个“最”字有软性广告的嫌疑,看似牛气,其实空虚。

    驳论6  一边建店,边卖车的创举

    袁六条第六条,“广丰精心打造的三位一体品质保障体系是凯美瑞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我很同意这一条,因为在丰田全球车厂体系里,成本控制是他们的精神洁癖。但广汽丰田作为一家新车厂,在进入市场18个月的时间里要领悟丰田60年品质精髓显然是痴人说梦。因此,可以理解广丰在更换凯美瑞的轮速传感器的两个螺丝问题上表现得遮遮掩掩,在被央视曝光后才承认是安装错误。

    产品问题后面隐藏的是工厂工艺问题,虽然凯美瑞广告展现了“360度自由旋转输送科技”、“267台高精度焊装机器人”、“720个检测项目”等领先之处,但事实上遮盖不了作为一个新工厂在熟练技工、工艺经验、设备磨合的缺失和不足。在上海市场,2006年凯美瑞上市的时候,几家广丰经销商的4S店还在兴建中,一边卖车一边建店也算是广丰渠道创新的创举了。

    广丰高层对于这六条的总结是这样的:“综合以上六条,我们坚信凯美瑞NO.1的市场地位无可动摇。”

    笔者的总结是这样的:一个车厂的堕落,首先是从自以为是,听不得批评开始的。一个真正热爱自己企业和产品的人应该面对自己的落后和不足,否则,笔者不敢肯定未来凯美瑞是否会被市场灭了,但广丰正团结着汽车界和新闻界在努力自己把凯美瑞灭了。

     如果一定要找个比喻,我觉得凯美瑞的NO.1就像广丰戴在头上的大红花,这很像杨二车娜姆的经典扮相——这个敢在T型台上秀自己蛙腿的女人,这个声称要嫁法国总统的女人,这个在电视直播上撒泼的女人,这个最后被广电总局封杀掉的女人。

    建议广汽丰田真的可以请杨二车娜姆代言凯美瑞,比“袁六条”形象也有趣多了。

 相关稿件|
  • 70岁丰田公司的新挑战:频繁“召回”的苦恼
  • 日本丰田汽车召回26.4万辆
  • 一汽丰田全新威驰将亮相广州车展 明年全国销售
  • 感恩为先,感动客户——东昌丰田第237份感谢函
  • 丰田全球战略车型雅力士明年广丰投产
  • 丰田机器人挑战本田阿西莫ASIMO(1)
  • 丰田机器人挑战本田阿西莫ASIMO(2)
  • 丰田明年在华产销70万 比去年增长46%
  • 广州本田 广州丰田定义08中级车大战
  • 广汽丰田,请杨二车娜姆代言凯美瑞吧
  • 广州丰田产能将达20万辆 YARIS中文名将公布
  • 一汽丰田产能充沛 新威驰明年上半年推出
  • 本土化加速:丰田明年在华销量将超通用
  • 丰田42款国产、进口车型参加广州车展
  • 大众实战 通用抢先 丰田献言 巨头紧盯环保节能
  • 丰田发布2008款陆地巡洋舰200 预计年底前国产
  •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规则实施 丰田成漏网鲨鱼
  • 一汽丰田全新威驰将亮相广州车展 明年全国销售
  • 建新厂推新车 大众欲取代丰田称雄北美
  • 东方网 CN汽车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及建立镜像